他们会懂得,所谓神明,从来不是高居云端的存在,而是那些宁愿痛着也不肯闭眼的灵魂。
---
百年后再无人称其为“神话”。
因为这一切已成为日常。
孩子们在学校学习“记忆伦理学”,课程内容是如何面对创伤而不崩溃,如何传承悲伤而不被压垮。医院不再使用镇痛芯片,医生会问病人:“你想保留这段记忆吗?”有些人选择删去,更多人摇头:“我要带着它活下去。”
忆行者行走于世间,不再需要斗篷或符号。他们的标志很简单??眼角常含泪水,嘴角却带着微笑。
某日,那位曾用蜡笔画画的小女孩已成为年迈的忆行者。她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给新一代孩童讲故事。说到叶萤走入葬神棺的那一幕时,天空再次飘雪,雪花落在孩子们睫毛上,竟幻化成短暂的画面:一名黑袍少女回眸一笑,随即转身离去。
一个小男孩怯生生地问:“她还会回来吗?”
老人摇摇头,又点点头:“她从未真正离开。只要还有人愿意讲这个故事,她就在听着。只要还有人因这个故事流泪,她就在走着。”
当晚,村庄停电,人们围坐在篝火旁。不知是谁先哼起那首《送魂调》,接着越来越多声音加入。歌声传得很远,直到昆仑山的巨树似乎也轻轻晃动,叶片叮当作响,仿佛在应和。
而在极光之下,那道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现。
她站在桥头,望着远方。
桥的这一端,是人间烟火;那一端,是星辰大海。
她背上依旧背着那个小小包袱,里面装着的,不再是恐惧与孤独,而是千万人的思念与勇气。
她迈出第一步。
接着是第二步。
身后,无数光点浮现,化作人形,跟了上来。有老兵,有渔夫,有科学家,有画家,有母亲,有孩子……他们手拉着手,踏上记忆之桥。
桥下依旧是无尽黑暗,可如今无人再惧怕。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彼此记得,黑暗就无法吞噬光明。
三花猫坐在树巅,望着这一幕,终于开口:
“轮回结束了。”
“新的纪元,开始了。”
雪仍在下。
蜡笔静静躺在画前。
画中的队伍越来越长,脚步坚定,眼神明亮。
她们走向巨棺,不是为了埋葬什么,而是为了开启。
因为那口棺,从来不是终点。
它是种子。
是起点。
是所有不愿遗忘的生命,共同写下的??
**永生之书。**
黎明终将到来。
而记忆,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