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3章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前车之鉴,让他对轻言动兵一事充满警惕。
就在殿内议论纷纷之际,内侍高声通传:“陛下,燕王殿下到!”
李想在小太监的引领下步入殿中。
百骑司的消息网遍布天下,他燕王府的锦衣卫亦不遑多让,故而一接到传召,他便已猜到李世民的用意。
长孙无忌适时进言:“燕王殿下的捕鱼队遍及四海,在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皆有生意往来,论对半岛诸国的了解,怕是无人能出其右。”
“陛下,何不听听燕王殿下的高见?”
此言一出,附和者众。
有人是真心求教,亦有人存了看好戏的心思。
这等军国大事,无论李想如何表态,都易授人以柄。
主战,若有差池,便要担责;主和,又可能被扣上软弱怯懦的帽子。
只要高句丽一日不除,政敌总能找到攻訐的由头。
最好的应对便是三缄其口,但李想显然并不畏惧这些明枪暗箭。
“张阿难,你再把情势与想儿说一遍。”李世民采纳了长孙无忌的建议,他本就是为此才召李想入宫。
听完复述,李想沉吟片刻,朗声道:“父皇,若仅仅是高句丽内乱,那于我大唐确是好事。我们大可坐山观虎斗,待其两败俱伤,再去收拾残局。”
“但如今的情形有所不同。那渊盖苏文对高句丽的控制力远超常人想象,他掌权之后,国内发生大规模动荡的可能极小。”
“况且,高句丽与百济素来交好,共同图谋新罗。儿臣推断,渊盖苏文为转移国内矛盾,极可能迅速挑起对新罗的战事。”
“以新罗国力,断非高句丽与百济联军的对手。”
“一旦新罗被吞并,高句丽的国力非但不会因内乱受损,反而会更上一层楼。”
“届时,手握开疆拓土之功的渊盖苏文,其地位将稳如泰山。”
“那么下一步,他很可能就会把目光投向辽东,不断蚕食我大唐疆土。”
李想所掌握的情报远比在场众人详尽,这番分析有理有据,几乎预见到了未来的走向。
魏征闻言,脸上难得露出笑意:“听燕王殿下的意思,是赞同对高句丽用兵了?”
“燕王殿下,半岛局势,当真如你所言这般险恶?”段志玄收起了看热闹的心态,皱眉问道。
他虽不愿轻启战端,但若战事关乎国运,作为武将,他责无旁贷。
“正是!”李想语气坚定,“环顾四方,如今对我中原百姓为祸最甚者,便是高句丽。”
“隋炀帝三征之事,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的阴影。若不趁渊盖苏文立足未稳之际,以雷霆之势将其击破,日后再想征讨,只会愈发棘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声音又沉了几分:“而且,根据定襄商会与蒲罗中传回的消息,西边大食人的势力正迅速扩张,离我大唐越来越近。”
“未来十年,大唐真正的劲敌在西方。我们必须在此之前,彻底扫清东方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