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1章
此番出征,李想决心彻底发挥装备上的代差优势,要让高句丽人亲身体验何为降维打击。
“传令给将作监,多备火油弹。届时若有哪个城池的守将想学乌龟缩在壳里,本王便亲自送他们一场大火,将他们活活烤熟!”
锦衣卫在高句丽经营已近十年,李想对这个对手的了解,远超朝中任何一人。
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争,他没有丝毫的担忧。
胜利是早已注定的结果,区别只在于战果的大小。
史册中,李世民的首次东征虽取得战术胜利,却未竟全功,最终因寒冬将至而班师。
这一次,大唐的水师力量已今非昔比,又有他亲自指挥海上攻势,那渊盖苏文恐怕还在忙于镇压国内的反对势力,就将迎来大唐海陆两路的雷霆合围。
。。。。。。
明日便是李想率军启程的日子,燕王府内一扫往日的欢声笑语,被一层凝重的离愁别绪所笼罩。
武媚娘凝望着即将远征的李想,终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担忧,恳求道:“王爷,此去登州路途遥远,就让媚娘随行,也好在身边伺候您。”
段嫣然闻言也帮着劝说:“是啊王爷,让媚娘妹妹跟着,我们也能更安心一些。”
李想却断然摇头,神情肃穆:“军中自有铁律,岂能因私废公?我身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若带头携家眷随行,将来何以服众,何以治军?”
“你们不必挂怀,安心在家等待。待到今冬初雪之前,我必将得胜归来,届时你们只需备好庆功宴即可。”
他虽不愿在军中过清苦日子,但原则问题上绝不让步,最多带上几名厨子改善伙食,至于女眷随营,那是想也不用想。
武媚娘见他心意已决,便将话题转向了此次的战事,眉宇间的忧色却未减分毫:“王爷,据锦衣卫的卷宗推算,高句丽本土人口不下六七百万,若再算上依附于他们的北方诸部,总数恐怕逼近八百万。”
“他们与突厥、薛延陀那些游牧部族不同,早已效仿中原王朝,广修城池,百工兴盛,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李想听完却轻松一笑:“人多是好事啊,正好解决了我们开发辽东时人手不足的难题。”
大唐虽新生儿众多,但大多尚未成年,各处工坊的用工缺口一直很大,他如今看到人口密集之地,便下意识地盘算起劳动力的事。
“王爷!人多也意味着他们的兵马会更多啊!”武媚娘见他似乎不以为意,急得轻跺了一下脚。
“兵马多又如何?”李想安抚道,“饿狼闯入羊群,羊的数量再多也改变不了结局。如今的大唐早已不是隋末可比,单是钢铁产量就翻了十倍不止,精钢产量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这背后代表的,是战力的飞跃。你想象一下,当我们的强弩箭雨遮天蔽日,高句丽的血肉之躯如何抵挡?”
这份强大的自信,源于流水线生产所带来的巨大装备优势。
他坚信,只要高句丽人敢出城野战,三万唐军足以击溃他们的十万大军。
眼看无法说服他,武媚娘只好退而求其次,反复叮嘱他的安危:“那您务必将所有护卫都带上,甲胄时刻不离身,只可居于中军大帐运筹帷幄,万万不可亲冒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