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割鹿记 > 第九百七十四章 煞物含刀经(第2页)

第九百七十四章 煞物含刀经(第2页)

四人相视良久,终是一同上马,踏上南行之路。

一路上,异象频现。

过黄河时,浊浪翻滚,忽有七尾金鲤跃出水面,围船游弋,引航三日;

入蜀道,栈桥崩塌,一行人被困悬崖,当夜星斗移位,北斗第七星垂落一道光桥,助他们安然通过;

至江南水乡,正值梅雨连绵,百姓困于洪灾。阿奴将铜钱投入河中,刹那间河水倒流,淤塞疏通,万亩良田重现生机。村民跪拜呼喊“执灯者”,欲建庙供奉,却被他婉拒:“我不是神,只是个传火的人。”

终于抵达长安郊外,李烬已在无名碑旁等候多日。

他未说话,只递来一卷泛黄竹简。阿奴展开一看,竟是完整的《影蜕录》,记载七盏源灯来历、七位执灯者生平,以及一段被历代朝廷删去的真相:

>**昔年割鹿之战,非为争权,实为立愿。**

>**彼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有一人名“卢”,集百家之思,聚万民之愿,欲立“初愿碑”,使后世君王不得滥杀无辜、征役无度。然帝王惧其势,合九国之力围剿,终将其斩于鹿台。卢临死前言:“吾身可灭,愿不可绝。七灯若燃,我必归来。”**

>**于是其血化玉符,魂寄铜钱,开启轮回之门。**

阿奴读罢,泪如雨下。

“所以,《割鹿记》根本不是史书,而是一份遗愿?”

李烬点头:“它是火种,也是警钟。每一代执灯者,都在续写这本书。你以为你在读故事,其实你正在成为故事。”

就在此时,远空雷鸣滚滚,乌云裂开一线,七道光柱再度降临,交织成网,笼罩整个长安城。皇宫之内,皇帝惊醒,只见寝殿梁上浮现出七个名字,熠熠生辉:

**卢、韦、陈、赵、沈、李、阿奴。**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所有灯亭同时自燃,火光由黄转青,继而化作纯净白焰。凡曾听过《割鹿记》者,无论老少,皆感心头一热,似有某种古老契约正在苏醒。

而在敦煌石窟深处,那幅新现壁画突然发生变化:七个人影逐渐清晰,面容一一显现??正是阿奴一行五人,加上李烬与韦氏尼姑。他们的脚下,不再是孤灯一盏,而是连绵不绝的灯海,延伸至天涯尽头。

韦氏尼姑抚墙低语:“原来‘影蜕’从未消亡,它只是藏进了民间,藏进了童谣,藏进了母亲哄孩子入睡时的那一声轻叹。”

她转身取出一支秃笔,在墙上补写一行小字:

**执灯者非一人,乃千千万万不肯低头的灵魂。**

数日后,朝廷正式下诏,承认“灯使”制度合法,并开放《割鹿记》禁令,允许民间自由传抄、讲诵。更有学子自发组织“愿学会”,研习书中思想,倡导仁政、节用、恤民。一时间,朝野震动,旧党斥之为“妖言惑众”,新派则称其为“民心复苏”。

阿奴并未留在长安接受册封,而是带着同伴继续南行,前往东海孤岛,寻找第一盏源灯的守护者。途中,他们路过一座小镇,正值元宵灯会。孩童提灯嬉戏,老人讲述《割鹿记》中的故事,街角还有盲女弹琴吟唱:

>“铜钱暖,灯笼明,

>谁把余烬捂在心坎?

>不问帝王几更替,

>割鹿原上,代代执灯行。”

阿奴驻足倾听,忽然发现那盲女的声音极熟。他走近细看,女子抬起头,虽目不能视,嘴角却扬起温柔笑意:“阿奴,你终于来了。”

他浑身剧震:“你……你是梦里的那个少女?”

“我是‘影蜕’的记忆之灵。”她轻声道,“每一世轮回,我都会以不同身份出现,提醒执灯者勿忘初心。上一世,我是敦煌画工之女,为你绘下最后一幅灯图;这一世,我是街头卖唱人,用歌声传递愿力。”

她伸出手,掌心托着一片琉璃碎片,上面映出七个光点,正缓缓移动。“七灯已燃六,唯缺其一。东北雪原的水晶灯宫尚未完全升起,因那里的执灯者仍未觉醒。”

“是谁?”阿奴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