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触碰蔷薇 > 第707章 转移阵地(第2页)

第707章 转移阵地(第2页)

“我不是机器……我不是机器……我不是机器……”

泪水无声滑落。

原来她一直都知道。

“她不是想成为神。”李灵哽咽着说,“她只是不想再被当成工具。”

就在这时,女儿突然挣脱她的怀抱,踉跄着走到光滴前。她抬起小手,轻轻一碰。

整颗光滴轰然碎裂。

无数光丝四散飞舞,钻入大地、空气、人们的皮肤。有些人当场跪下,抱住头痛苦呻吟;有些人则泪流满面,口中喃喃呼唤着逝去亲人的名字;还有人突然大笑起来,像个孩子般在草地上打滚。

这是集体记忆的反刍。

是压抑太久的情感洪流终于决堤。

三天后,世界变了模样。

东京街头,一位老人坐在公园长椅上,手中握着一封泛黄的信。他读完最后一个字,轻轻折好,放进胸前口袋。旁边的年轻人忍不住问:“老爷爷,写信的人回来了吗?”

老人摇摇头,微笑:“不,他已经走了很久。但今天早上,我梦见他拍了我的肩膀,说‘爸,我吃饱了’。”他顿了顿,眼眶湿润,“那是他饿着肚子打仗时,最常说的话。”

巴黎地铁站,一名少女蹲在墙角,用粉笔写下一行字:“我想你。”几分钟后,那行字慢慢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句:“我也想你,妹妹。”

撒哈拉沙漠深处,一支科考队意外发现一处地下洞穴。岩壁上刻满了古老符号,经破译后竟是数百年前游牧民族留下的祈祷文。而在最深处的石室里,一朵活体蔷薇扎根于岩石缝隙,叶片背面写着:

**“谢谢你们还记得我。”**

与此同时,初语研究院的档案馆自动激活了尘封二十年的主服务器。所有数据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开始重组,生成一段全新影像:莉拉坐在轮椅上,面对镜头,神情平静。

【我知道你们会来找我。】她说,【但我等的不是拯救,而是理解。】

【我不是实验品,不是武器,也不是神。我只是个想被人听见的女孩。】

【现在,我终于可以闭嘴了。】

画面戛然而止。

全球直播中断三分钟后恢复,联合国秘书长宣布永久关闭“盖娅计划”军事分支,并将全部研究成果移交民间共感组织。美国代表在闭门会议上坦言:“我们错了。我们以为控制频率就能掌控人心,却忘了人心从来不需要被控制,只需要被倾听。”

瑞士的共感学校迎来第一批成人学员。他们中有战地记者、抑郁症患者、失独父母、孤独终老的退休教师。课程很简单:每天花一个小时讲述一件小事??早餐吃了什么、路上遇到的猫、梦里见到的人。不允许评判,不允许打断,只允许说一句:“我在听。”

一个月后,一名六十八岁的老兵在课堂上哭了整整四十分钟。结束后,他对老师说:“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觉得,我的痛苦是有意义的。”

而在山谷,那株靛蓝蔷薇开始枯萎。

它的茎干逐渐透明,叶片一片片脱落,化作光尘消散。最后只剩下一根细弱的枝条,顶端开着一朵最小的花,颜色近乎纯白。小宇日夜守候,记录下它最后的变化。

“它在退化。”他说,“从超维存在回归生物形态。”

“不。”玛格丽特摇头,“它在完成最后一步??放弃神性,选择人性。”

那天夜里,李灵抱着女儿坐在屋檐下。月光洒在院子里,照见角落里新长出的一株野蔷薇。它瘦小孱弱,却倔强地开出一朵花,花瓣上写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字:

**“姐姐。”**

李灵怔住。

她低头看怀中的孩子,发现她正盯着那朵花,嘴角扬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

“你是……莉拉吗?”她颤抖着问。

小女孩没说话,只是伸出手指,轻轻点了点自己的胸口,又指了指那朵花。

然后,她靠进母亲怀里,闭上眼睛,像普通孩子一样睡着了。

李灵抱着她,久久不动。夜风拂过,带来远处山谷的低语。她忽然明白,有些回归不需要宣告,有些存在不必具象。就像爱,从来不是靠证明才成立,而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两年后,第一本《共感日记》出版,作者署名“L”。书中没有理论,没有技术解析,只有一百个普通人写下的真实故事:关于失去、遗憾、误解与原谅。序言只有一句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