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宫中的皇帝
刘思镇恍然惊觉,站起身来,躬身一拜:
“父亲,儿子知道了,刘氏不会再参与周大人作乱这种事情。”
刘彦辰的表情没有变化,
但能明显感觉到他身上的阴郁消散了许多,眼神中也多了些满意。
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语气舒缓地说道:
“都司衙门现在十分困难,
你从各地铺子调拨两万两银子出来给衙门送去,
就说是支持修路,算得上是火中送炭,潘大人会记你一个恩情。”
刘思镇眉头一下子就皱了起来,
这次他没有再胡思乱想,而是果断发问:
“父亲,您就算不看好周大人,但潘大人也未必能够功成,
现在送银子,岂不是得罪了周大人。”
刘彦辰摇了摇头,发出了一声轻叹:
“若是什么事情都等到尘埃落定,那还轮得到你吗?
作为商贾,要在诸多不确定中寻找确定,
而现在,最确定的事就是路一定能修成!
这个时候不给钱,难不成等事成了之后你再去给?”
“父亲,儿子觉得,此事未必能成啊,
那可是足足三十万两银子,现在缺口就有二十万!”
“唉”
刘彦辰发出了一声重重叹息,语重心长地说道:
“在大明,事情能否做成取决于是谁在做。
如今修路,看似是潘大人在前方冲锋陷阵,
但实则真正的主导是云逸,
此事若不是他来办,这十万两银子万万不可能送来辽东,朝廷也根本不指望路能修。”
刘思镇脸色古怪:
“父亲,您未免也太看重了他了。”
刘彦辰说道:
“在你年轻的时候我就告诉过你,看人要摒弃偏见,
看他所做的事,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话。
云逸自从登堂入室以来,经他手所做的事儿,有一件失败的吗?”
刘思镇眉头微皱,仔细思索,脸色微变。
刘彦辰继续道:
“远的不说说近的,京中应天商行拔地而起,一年赚几十万两银子,一大票人被他绑在身后,
河南治水一事,那可是上千万两银子的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