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你们的看法那?”
大臣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
能坐在这里的人,那都人精儿。差事做多少且不论,对皇上的爱好性情,那是天天研究。越是了解越知道当今的皇上,真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圣主!他老人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儒释道基督科学等等学派都是深究其理、入木三分;而对旁门左道例来是深痛恶觉,谁敢说“我也在心里嘀咕张明德的话,是不是八爷真是下一个太子了……”
康熙因为他们的紧张乐了。
“难道,你们都不知道?”
陈廷敬硬着头皮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回话:“皇上,臣等听了一耳朵。”
“哦~~朕老早就听说了张明德的大名儿。朕身边的小太监,家里有事都去求张明德要符咒。二十两银子一张,三十两银子一张,朕不想说一张符纸也才三文钱的成本,买了图一个心安,那就买。”康熙很是和蔼的模样。
顿了顿,扫视一圈呼吸声儿都没有的大臣们:“这种事,历朝历代屡见不鲜,你越是看得重,他越是上劲;你不理他,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个叫张明德的人,就是这种人!但是他也是混口饭吃嘛,朕之前的意思,不要搭理也就是了!”
各位大臣还是不敢说话。
陈廷敬正要站出来,岔开话题,揭过这个事情,小太监来报,诚亲王来了。
诚亲王胤祉恰好在武英殿印书,来的很快。
“儿子给汗阿玛请安。”胤祉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南书房的气氛他感受到了,不由地绷紧了神经。
康熙瞅着这个儿子,端着茶杯用了两口茶,问道:“那个姓张的江湖妖人,是不是你带到胤禩那里去的?看起来,这个人不是妖人,是神人啊!什么王上加白,朕还没死呢!满朝的官员,那么多两榜进士、那么多饱学鸿儒,居然都相信那些鬼话,你们的书是怎么读的?”
这声气儿越说越重,脸色也越来越沉。
南书房的人都跪下来了。
鸦雀无声,落针可闻的屋子里,康熙却是笑了,笑呵呵的一脸理解。
“你们八爷能有这个态度很好,襟怀磊落!其实,朕还有一层意思没说,那就是江湖术士的话也不能一概视为谣言,因为他多少也能代表一部分民意吗!”
所有人心头一震。
尤其胤祉。
“民意”是什么?汗阿玛是承认张明德这话,有可能性吗?
胤祉的一滴泪落到金黄色的地砖上,摔成八瓣儿,如同他的一颗心。
寂静中,墙上的自鸣钟响了起来,康熙看一眼,笑道:“天儿不早了,这都晚食时间,诸位卿家都回去吧。”说着话,自己站了起来,大臣们忙慌道:“恭送皇上~”康熙的身影已经出去屋子了。
第二天廉郡王胤禩知道了这件事,大中午的气得打马回家,在书房里朝榻上一躺,满心丧气和绝望,更有愤怒。
上辈子,他不知道张明德的背后是三哥,在张明德名声越来越大,被老九老十引荐给自己后,在自己的生日大宴上,自己听了他一通屁话吹捧,真的动了心,极力地冷着脸吩咐侍卫们们:“拿下,送到宫里去,交皇上发落!”
正是百官议举储君的时候,他想去试探皇父的意思。
“汗阿玛的堂堂正气、荡荡胸怀,的确能镇压百邪!但是在百官议举储君的时候,此人如此妖言惑众,必定使人心混乱,也必定使议举不公!因此,儿臣恳请汗阿玛将此人发付有司衙门以治罪,以杜谣言、以正人心。”
皇父是怎么说的那?
“妖言惑众……,代表一部分民意……”老父亲一句话,没有对张明德的处罚,表明了对大臣们的敲打、看似对自己的支持。
大臣们都知道老父亲厌恶看相。但是老父亲一贯慈爱英明。凭什么处罚张德明,他不过是混口饭吃罢了;朝中官员们不也是为了自己的官职禄位、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而拼命支持皇八子吗?这些官员的意见自然不能算是“谣言”,当然也是“民意”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在康熙眼中,也只是“妖人”,只是“鬼话”罢了!
说白了,这就是康熙对大臣们的直接警示:你们中间有没有“张明德”,好自为之!
可是那个时候的自己,沾沾自喜。没有听出来这份敲打。
佟国维他们听出来了,却是更积极地帮自己拉票选太子。
佟国维,一个追随康熙的时间远超陈廷敬、李光地的老臣,对康熙的了解还能比不上他们?就连宫里的小太监都知道康熙“对旁门左道,历来深痛恶觉”,佟国维会不知道?自己表演的如此拙劣的“鬼喊捉鬼”荒唐戏,佟国维真就认定已经瞒过了康熙?
其实,正因为佟国维领会了康熙的敲打,才会越发支持自己!
别忘了康熙的明令:“在京四品以上,地方二品以上的官员,均能择贤举荐”,佟国维为何非得安排手下“公折联名”举荐皇八子胤禩呢?
一旦“公折联名”,就势必会触及康熙对“朋党”的忌讳,佟国维难道会不知道?
如果佟国维真明确了康熙对新任储君的“默定”,还能如此冷静,为何不赶紧跑到自己面前弄一个“第一拥立功臣”?
其实,从康熙处理“张明德事件”的态度,佟国维就已经能够明确他,皇八子胤禩没戏了!就已经开始为佟氏家族后辈的崛起布局了!
康熙和佟国维一场大戏开始表演,佟国维主动请罪,换取隆科多上位。
只有自己,还蒙在鼓里。一直到做鬼了,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愚不可及。而老父亲的那句话,只不过是稳住自己,借着自己找出来朝里谁是“张明德”罢了。八爷扯着嘴角,扯不出来一个笑儿,眼睛闭着,嘴里一片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