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四爷怎么可能不做皇帝(清穿) > 第155章 第 155 章(第10页)

第155章 第 155 章(第10页)

老福晋颈中一串帝王绿翡翠十八子佛珠串儿,正中的坠子正是一枚老红蜜蜡琢成金刚杵,仿佛合着她的语调应景一般:“若论老汗王的儿子们哪一个最优秀,所谓各花入各眼,是非只在人心罢了。言及今日继承人之争之事,江南文人或者认为二皇子嫡出,或者八皇子贤良。只是,我年纪大了,你也年纪大了,你认为,我们家的家产,该给谁继承?你认为,家业继承人选,有谁做主?谁最合适?以己度人,也只觉得可解了。”

老福晋娓娓道出此言,阿娇藏在屏风之后亦忍不住要击节赞叹,其心思之敏,见识之不俗,真真不愧是皇上的教养嬷嬷。

噶礼眼中清冷之色微融,温和道:“母亲以为儿子怎么办才好?”

老福晋柔婉的声音如她佛香一般袅袅的熏香:“人说‘不痴不聋,不作家翁’,所以皇上不说话。四爷是做大事情的人,不到逼不得已,不想花时间精力在这个上头。三爷读书人,心思软。大爷如今是有福气的人了,一心休养。……”

她深深看住噶礼,目光像看着新开壳的小鸡仔般温柔明亮,不含一缕杂技:“可能是我镇日修佛,我的心已经没有了争斗,可能也不理解世人眼里的功名利禄了。所以我们的看法,大有不同。”

噶礼的眼中有浅浅的笑意和孺慕之情:“母亲多出门走一走。儿子常说,请一心佛门高僧和母亲论佛,母亲总是不答应。儿子听说四爷最是佛法高深,皇上和西藏大喇嘛们都夸的,母亲和四爷多说说话。”言尽于此,噶礼陪着母亲烹茶念佛,又叮嘱了几句,便步履轻快回了前面大殿。

老福晋弓着腰,扶着阿娇的手目送儿子离开,眼中柔情似老母鸡看着自己孵化的小鸡仔,亦只盈盈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静静无言凝望。

阿娇望着老福晋的眼波,心中五味陈杂。大约这就是母亲,才会有这样恨极也疼爱的眼神吧,只是老福晋的浓浓母爱,从不在儿子噶礼面前表现出来。她仿佛已经认命了,只是在他的身后这样安静看着他,看着他一步一步走向他的命运。可她还是想要努力一次,试图挽救自己的儿子走向不归路。

阿娇心里酸酸的,鼻子也酸酸的。她的母亲,是否这样看过她?她的将来,有没有机会做一个母亲,体会一个母亲的酸甜苦辣那?

回来四爷居住的草堂,阿娇一字一句地汇报,没有差了一个字,说话间的语气语调停顿,都一模一样。四爷坐在廊下,随意地拨弄着琴上七弦,看着王之鼎领着小厮们收拾院子池塘里的枯荷残叶,只余下一池静水。

钱白站在他身后,手里举着一个披风轻轻地给披上。胤祥进来院子,上来台阶笑道:“四哥有心抚琴,想必这件事有点眉目了。”

四爷淡淡道:“哪里有这样快?”

钱白跟着四爷的时间不久,只大约知道四爷的心思,低低道:“爷、十三爷,下官认为,老福晋是皇上的礼仪嬷嬷,她说的话,噶礼一定信。”

清澈的池水倒映着天光云影,四爷看他们一眼道:“这样大的事情,再思考一段时间,也是应该的。”

胤祥闻言垂下眼睑,低低道:“不知道北京的太子殿下、八哥他们知道消息后,会怎么做。”

“出来一趟,要查探的问题有了眉目,本就是开心的事情。”四爷笑一笑,“北京方面,也不要太担心。我们不能草木皆兵,太子殿下和八弟也是有过志同道合的。”说到这里,四爷也因为北京方面会有的反应,正要思索得深些,却听王之鼎来报:“爷,噶礼大人来了。”

兄弟两个对视一眼,钱白也瞬间打起来精神。

噶礼大步走近,目不斜视谨守礼仪“啪啪”地打着马蹄袖行礼,声音洪亮:“给四爷请安。”

“起来。”

“臣不敢起来。臣有罪。臣这些天,一直在研究四爷的计划,一直在犹豫。臣有罪。”噶礼俯身行大礼:“是臣钻了牛角尖。四爷,请给臣一个机会,要臣操办这件事情。”

八月已慢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时节,且又在清晨,连空气中都带着淡淡萧疏的阔朗气息。噶礼领着两江官员隆重送行,在四爷上马的时候,忐忑不安地问他:“四爷,我们真要开始?”噶礼不得不承认,他越是研究四爷的计划,越是害怕,很是害怕。

“当然。”四爷打坐潇洒地翻身上马,在马上乜他一眼:“你再不开始,传出去风声,……”

噶礼吓得脸上一白。

思及这些日子,两江士绅们各方打探“四爷来到南京都满意吗”一类的问题,他回头看一眼这些或是敌人或是手下的两江官员们、望族士绅们,心里冷笑一声脾气上来,眼里一片阴狠!

噶礼是遇强更强的性格,两江士绅的小动作要他顾虑也愤怒,四爷的问话反而激起来他的凶狠,一咬牙,眯着眼睛望着秋天里开始萧飒的官道:“四爷,臣也不是怂包的人!您且放心!”

四爷轻扬唇角:“爷对噶礼期望甚深。”勒住缰绳,转身看向都送行的浩荡人龙,看一眼噶礼:“切记,稳住。万事,有爷担着。”

四爷带着大队人马离开了。

沥青官道上不再和黄土官道上那般,尘土飞扬,但秋天里,给人送行,总是要人伤感。

噶礼隐隐的听到有人在哭,转身一看,是顾家的老头子,不由地跟着难过。

四爷是活阎王,但四爷留下的福泽无数,只是很多老百姓不知道罢了。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好生操办这件事,要老百姓得到实惠,更要老百姓都知道自己的好名声,可不能和四爷一样做好事不留名。

可他随即又剧烈摇头,这事情能怪四爷吗?四爷做的事情得罪了太多太多人,孔家人、江南士绅、江南文坛的笔杆子们、官员们……注定了,不会有好名声。至于最受益的老百姓?他不自觉地嗤笑,老百姓知道什么?老百姓有什么话语权?也就四爷慈悲心惦记着。他心里乱七八糟地想着,好似又看到那个在战场上,无论立下什么功劳,都被人抢走,也一字不说的四爷,屹然站立在大漠黄沙中的笔直身影。

四爷一路南下,顺着长江朝海边走,来到浙江地界儿,面对浙江巡抚黄秉中的正义接待,只一笑。

胤祥和胤禵一开始有点懵,后来明白他的套路了,真真是哭笑不得。

一天傍晚,哥仨用了晚食散步海边,大海落日、海风轻轻吹着面孔,海鸟在身边叽叽喳喳地叫唤,秋天的日子里不冷不热的,惬意得很。

胤祥回味今天的晚食,不由地赞叹:“四哥,宁波的小黄鱼真不错。”

“我倒是觉得,汤圆也好吃。和江苏不一样的味道。”胤禵逗着手边的一只海鸟,思索语言。“苏州有水乡灵气儿,杭州有湖边灵气儿,宁波有海边的水气儿。不一样的城市。”

四爷望着不远处打渔归来的渔民们收网,整理渔具,点点头:“来到海边,就尽情地吃吃海鲜,当地的特产。听说这里还有海盗,渔民们经常和日本渔民冲突,明儿我们出海看看。”

“那日本人忒是可恶。日本都是大清的藩属国,他们硬说那几个小岛是他们的。”胤禵有点生气,“要狠狠地打几顿才乖。”

胤祥一眼看见一个贝壳挺漂亮,弯身捡了起来,一边擦拭沙子一边道:“都是为了生存。小岛上可以停靠渔船。两岸打渔的渔民都要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