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山依旧巍峨,碑林愈加繁盛。新一代弟子已不知前代恩怨,但他们从小就被教导:修行不止炼气,更要修心;最强的法术不在符?,而在不忘本。
某年春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邪祟侵袭南方城镇,百姓噩梦连连,孩童夜啼不止。查证之下,竟是某位枉死官员的怨念聚合成妖,欲报复朝廷。新任镇山长老亲自带队前往,临行前特地绕道碧水湖,在无字碑前焚香祷告。
当晚,他梦见一位白衣青年站在湖心,背影清瘦,手中托着一枚发光的鱼形玉佩。
>“以愿制怨,非以力压之。问他想要什么,帮他完成,比镇压更有意义。”
青年说完,转身欲走。
长老急忙追问:“敢问高贤名讳?”
青年回眸一笑,唇未启,声却入心:
>“我是送子鲤。”
梦醒时分,玉佩竟真的出现在枕边。
长老依言行事,查明那枉死官员生前最大心愿竟是让女儿读完书院课程。于是镇山出资助其女入学,三年后该女生高中举人,返乡祭父。那一夜,全镇噩梦俱消,祠堂香火旺盛,而供桌上,多了一杯清酒和一朵野菊。
自此,“送子鲤”之名再度流传民间。
有人说它是仙官,有人说它是灵使,还有人说它是天地良心的化身。但在孩子们口中,它只是一个温柔的传说??每当有人迷失方向、伤心欲绝时,只要诚心呼唤,它就会出现,不一定救人脱离困境,但一定能让人想起最初的梦想。
千年之后。
镇山早已成为九州信仰中心之一,香火绵延不绝。那块无字碑前常年摆满鲜花与信笺,有人写悔恨,有人诉委屈,有人求指引,更多人只是静静坐着,仿佛在等待某个熟悉的身影归来。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拄杖而来,坐在碑旁,轻轻抚摸石面。
她是毕泽的侄孙女,毕家最后一脉。她低声说:“叔祖,我们家搬离镇山已有五代了,但我每年都要回来一趟。我想让你知道,咱们家再没人羡慕谁、嫉妒谁了。我们学会了记住别人的好,也愿意原谅自己的错。”
风吹过,碑面温润如初。
她笑了笑,从怀中取出一只小小的木雕鲤鱼,放在碑前:“这是我孙子做的,他说要送给‘最勇敢的神仙’。”
然后她起身,缓步离开。
夕阳西下,余晖洒满湖面,波光粼粼中,似有一条金色的影子缓缓游过,悠然摆尾,向着远方天际而去。
而在那无人可见的虚空尽头,一道温和的声音轻轻响起:
>“下一个……是谁需要回家?”
山河静默,万物生长。
唯有那首渔歌,依旧在月夜里飘荡,穿越时空,抚慰着每一个孤独的灵魂:
>“送君千里终须别,
>化作青山不说谢。
>若问此生长恨事,
>一念不忘是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