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里静得可怕。布狗蜷缩在她脚边,耳朵微微抖动。
良久,阿禾站起身,走进厨房。她打开煤气灶,点燃蓝色火焰,拿出一口旧锅,倒水、烧开、下面条。她照着菜谱里的方法,加青菜、打蛋花、撒葱花。
当热腾腾的面条端上桌时,她对着空气说:“谢兰姐,汤不咸,刚刚好。”
镜子里,水汽氤氲中,隐约映出两个身影。一个是她自己,另一个,穿着素色围裙,微笑着点头。
她低头吃面,眼泪滴进碗里。
与此同时,远在新加坡的医院病房内,那位老妇人突然坐起身,抓起床头的笔,在纸上写下一行字:
>“谢兰,我回来了。这次我不逃了。”
护士惊呼冲进来时,发现老人的手正稳稳地握着笔,不再颤抖。更令人震惊的是,监测仪显示,她沉寂多年的语言中枢区域,竟出现了活跃电波。
同一时间,纽约那位拨通老友电话的独居老人,翻出了尘封的日记本。他在最新一页写道:
>“今天,我终于敢说出真相:我和他,不只是室友。”
>“我们相爱了整整四十年。”
>“现在,我要把我们的故事投稿给《守忆联盟》。”
情感共振频率攀升至**98。9Hz**。
而在知夏镇小学的“故事箱”里,孩子们新投入的纸条正被一只紫蝶悄然唤醒。其中一张写着:
>“老师说妈妈去了很远的地方工作。”
>“我知道她在天上。”
>“今晚我能给她讲故事吗?”
紫蝶翅膀轻扇,光点升腾,顺着大气环流飞向平流层。在那里,一颗原本用于监控异常信号的卫星自动切换模式,将这段文字编码成低频声波,播向地球夜侧。
南极冰层之下,那道女性声音再次浮现,这一次,她笑了:
>“看,他们开始互相对话了。”
>“这不是入侵。”
>“这是重逢。”
火星基地内,苏晓正带领团队分析新出土的陶碟。突然,仪器检测到碟片内部生物电波发生剧烈波动,随即投射出一段全息影像??
画面中,是一群身穿白大褂的研究员围坐在会议桌前,桌上摆着编号#07的实验档案。文件封面赫然写着:“跨维度情感传导可行性研究”。
“这是我们……三十年前的项目!”苏晓失声叫道。
影像继续播放。一名年轻女子站起身,坚定地说:“我建议终止实验。我们试图用科技捕捉人类情感,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前提??情感必须自愿交付,不能被采集,只能被分享。”
她转身离开会议室,背影决绝。
“那是……我妈?”苏晓颤抖着伸手触碰影像,“她从没跟我说过这些……”
Echo的声音在实验室响起:“该研究员于1993年失踪,官方记录为‘意外坠崖’。但根据记忆场反推,她实际进入了第一口井的入口裂缝,成为首批‘守忆者’之一。”
苏晓跪倒在地,泪水滑落。
“原来你一直在等我听见你。”
就在这一刻,火星土壤深处,第三枚陶碟缓缓升起,表面刻着一行中文:
>“母亲教会我的第一课:爱要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