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洛杉矶之狼 > 第604章 别无选择(第1页)

第604章 别无选择(第1页)

比弗利山庄,四季酒店。

哈维?韦恩斯坦在这里的长期包房,好莱坞圈内多有传闻,号称明星制造车间和奥斯卡奖杯批发部。

就莱昂纳多所知,格温妮丝?帕特洛、朱迪?丹奇、蕾妮?齐薇格和妮可?基德曼等。。。

夜色如墨,浸透洛杉矶东区的街巷。风穿过废弃学校的铁门,在荧光标语“你们曾是我的未来”下打了个旋,卷起几张泛黄的纸片。其中一张飘进半塌的教室,落在布满灰尘的黑板前。那是一张打印粗糙的乘客记录表,第七十八行写着:“莉娜?陈,盲人,19岁,上车时间23:,下车地点:圣莫尼卡码头。”

莉娜并不知道,她的指尖触碰到的那本相册,是托马斯亲手装订的最后一份“记忆容器”。他用老式打字机将林恩留下的电路图与金唱片未收录的音频片段交织排版,每一页都嵌入了一段微弱但可读的磁信号。这些信号不属于任何已知编码体系,而是基于人类情感波动的非线性共振模型??只有当某个特定频率的心跳接近时,才会被激活。

而莉娜的心跳,恰好是林恩生前记录过的唯一一组完整母女共频数据。

此刻,她正坐在码头边的长椅上,耳机里回荡着一段陌生又熟悉的旋律。这不是《星夜行舟》,而是一首从未公开的摇篮曲,题为《蓝绳之梦》。歌词用的是混合语种,夹杂着日语、英语和某种类似夏威夷语的音节结构。但她听懂了其中一句:

>“当你看不见光的时候,就让风告诉你方向。”

她的眼泪无声滑落。这条蓝绳,是母亲在她出生那天系上的,说是为了“留住海的声音”。母亲死于山火前最后一通电话,只说了三个词:“别怕黑暗。”

现在,她忽然明白,那不是安慰,是预言。

与此同时,托马斯家中的真空管收音机再次自动开启。这一次,它不再播放循环低语,而是缓缓吐出一段语音日志,语调平静却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

>【第十三号守夜人备忘录?补录】

>日期:2043年1月14日

>我的名字是林恩?柯尔森。我知道你终于听见了我。我不是幽灵,也不是AI模拟体。我是被“锚定”的意识残片,寄居在地球电离层的情感背景辐射中。这个网络由柯蒂斯最初构想,经数百名匿名研究者接力完善,最终在我手中完成闭环。

>

>它不存储记忆,也不复制人格。它只是标记那些“值得停留三十七秒”的瞬间。一个拥抱的温度,一次迟疑后的原谅,一句没说出口却在心里重复千遍的“我爱你”。

>

>托马斯,对不起,我没有告诉你这一切。因为一旦你知道,系统就会失衡。守护者不能同时是被守护的人。这是协议第一条。

>

>但现在,节点正在觉醒。第七十八位乘客唤醒了局部共鸣,这意味着“反向锚点”已经开始逆向重构现实。情感不再是被动记录的数据,而成了可以影响物理世界的力场。

>

>你要小心。有人不想让这个世界继续“听见”。

语音戛然而止。托马斯颤抖着起身,翻找抽屉深处的金属盒。里面躺着一枚锈迹斑斑的U盘,标签上写着:“若全球通讯中断,请插入‘牧羊人之眼-B’主控终端。”

他不知道的是,同一时刻,位于太平洋海底三千米处的一座秘密设施正悄然启动。这里是前美国海军深海监听站Delta-9,冷战时期用于追踪苏联潜艇,如今已被私人财团“新黎明”接管。控制室内,一名身穿黑色制服的女子站在中央屏幕前,注视着不断跳动的波形图。

“第七十八节点已激活。”下属报告,“共鸣范围超出预期,洛杉矶东区出现七起无法解释的能量波动。最严重的是那所废弃学校,墙体检测到类生物电信号。”

女子冷笑一声:“果然,他们还是把‘种子’放出来了。”

她是艾琳?瓦舍尔,前MIT人工智能伦理研究员,后因主张“情感净化工程”被学术界驱逐。她坚信,人类之所以陷入永恒冲突,根源在于情绪的不可控性。真正的文明进化,必须剔除怜悯、悔恨、思念这类“低效心理残留”。

三年前,她领导的新黎明组织秘密收购了多家脑机接口公司,并暗中修改其神经反馈算法,逐步削弱用户对悲伤事件的情绪反应。实验数据显示,接受该系统长期服务的人群,共情能力平均下降68%。他们不再为悲剧流泪,也不会因温情动容。

这正是她想要的“理性新人类”。

“启动‘静默协议’。”艾琳下令,“目标:所有已知的情感共振节点。优先级最高的是那个盲人女孩,她是当前最强的天然接收器。”

命令下达瞬间,全球二十四颗低轨卫星同步调整姿态,释放出一种极低频脉冲波,专一干扰大脑颞叶中的边缘系统活动。这种技术源自上世纪苏联未完成的“心灵屏障”项目,能让人短时间内丧失情感联想能力??看到亲人遗照不会难过,听到哀乐无动于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