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需要你。”陈远认真道,“不是作为旁观者,而是作为项目共建者。你可以组建一个小团队,独立运作影像档案库,未来也可以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案例教材的一部分。”
“我真的可以?”她声音微微发颤。
“当然。”陈远递过一张名片,“下周我会召开第一次项目组会议,你来参加。地址发你微信了。”
她接过名片,指尖微微发烫。
那一刻,她感觉自己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记者,而是即将踏入一场伟大征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夜色渐深。
主楼灯光逐一熄灭,唯有1801会议室仍亮着灯。
张梦瑶伸了个懒腰:“师弟,你说咱们以后会不会上新闻联播啊?”
陈远收拾包的动作一顿,笑道:“要是真上了,记得提醒我穿帅点的衣服。”
“切,你就做梦吧。”张梦瑶翻白眼,却又忍不住笑,“不过……要是真成了呢?”
“那就说明,咱们没辜负这一路的辛苦。”陈远背上背包,拉开门,“走吧,明天还得早起调试新模块。”
两人并肩走出大楼。
秋风拂面,梧桐叶沙沙作响。
而在不远处的教学楼顶,江晚意架好了三脚架,按下录制键。
镜头缓缓推进,定格在陈远远去的背影上。
画外音轻轻响起:
“2023年10月12日,星期四,晴。今天,我记录下了可能改变中国乳品行业的第一天。”
画面渐渐模糊,转为黑屏。
片尾字幕缓缓浮现:
【项目名称】:乳清活性蛋白高效分离系统
【技术负责人】:陈远
【协作单位】:华东农业科技大学×辰远科技有限公司
【备注】:本项目已列入校级重点孵化计划,预计2024年Q2完成中试验证
---
三天后,校报头版刊登了一篇题为《一名大一新生带来的科技风暴》的长篇报道。
文章详细讲述了陈远如何从宿舍阳台搭建简易实验台起步,历经上百次失败,最终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的过程。配图中,有他在深夜独自调试设备的身影,也有他与院士平等对话的瞬间。
这篇文章很快被转载至各大教育类公众号,阅读量破百万。
与此同时,一封来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函件悄然送达张开庆办公室??
>“经专家组评审,贵校报送的‘基于新型电泳-筛分耦合技术的功能性乳蛋白提纯项目’,拟入选本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经费人民币三百万元整,请做好后续对接工作。”
张开庆看完文件,久久未语。
他拿起手机,拨通陈远号码。
“小陈,明天上午九点,省教育厅领导要来视察,你准备一下,亲自汇报。”
电话那头传来略带疲惫却坚定的声音:
“好的校长,我会准备好。”
挂断电话,张开庆望向窗外。
晨光洒满校园,一群新生正列队走过林荫道。
他知道,属于这所学校的某个时代,正在悄然终结。
而另一个崭新的篇章,已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