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 > 第301章 潇湘馆冬日情长(第1页)

第301章 潇湘馆冬日情长(第1页)

探春惜春在养心堂住了三日。

初六,楚延恢复上朝,她们也各自回家中居住,并不住满五日。

早上起床,久违穿上龙袍后,楚延看着镜中对身后的晴雯笑道:“朕这一身可威武否?”

晴雯几人抿唇笑,。。。

夜色如墨,延卿站在教学楼顶,掌心的紫毫笔微微发烫,仿佛感应到某种遥远的召唤。她没有抬头看星,也不再急于划破天幕??那支曾为唤醒魂网而战的神笔,如今静静伏在她手心,像一粒沉睡的火种。风从太湖方向吹来,带着水汽与早春的寒意,拂过她的鬓角,卷起一页未及收起的手稿。

那页纸上写着《致所有质疑者》的最后一段话:“我们不是要重建一个更正确的神话,而是拆掉所有神坛。”字迹尚未干透,已被风吹得轻轻颤动,如同千万人正在低语回应。

突然,终端轻震。一条紧急通讯切入私人信道:

>【密级:赤霄】

>来源:南极极光站残余节点

>内容:苏醒舱第17号出现异常脑波共振,对象意识活动强度突破临界值,持续呼喊同一句话??“她回来了……林昭的名字,在照史镜里亮起来了。”

延卿瞳孔微缩。

林昭。

母亲的名字,竟以这种方式再度浮现于极地冰层之下?她立刻接通语柔:“查一下最近七十二小时全球记忆流中‘林昭’关键词的传播路径。”

“已经在做了。”语柔的声音冷静中透着凝重,“但数据太乱了。不只是我们在用这个名字??C组织控制的官媒也开始推送一篇题为《一位被误读的理想主义者:林昭与国家建设初期的思想探索》的文章,把她包装成‘在正确道路上短暂偏离后回归集体主义精神’的典型。”

“篡改!”黛玉在旁冷笑,“他们连死人都不放过。”

“不,”延卿缓缓摇头,“这不是单纯的抹黑或收编……这是争夺命名权。谁定义了‘林昭’,谁就掌握了那段历史的解释权。”

她想起母亲藏在猪圈顶棚的残稿,想起沈佩兰用经血绘制的火箭图纸,想起陈素筠说过的那句话:“真正的抵抗,是从不让别人替你写下名字开始。”

她深吸一口气,按下全域广播键。

“启动‘姓名归还计划’。”

命令下达仅十分钟,全球各地的记忆接入点同时响应。百万条标注为“林昭”的口述档案被自动聚合,却不做任何筛选与排序,而是以原始形态向公众开放浏览??有1952年乡村小学学生回忆她讲课时眼神如何燃烧;有狱中难友描述她在墙上刻下诗句的模样;也有匿名者上传一段模糊录音,是一个女人在深夜低声诵读《新民主主义论》,声音沙哑却坚定。

这些碎片不成体系,甚至彼此矛盾。有人称她是激进分子,有人说她是理想主义者,还有人坚持认为她从未反对国家,只是反对谎言。

而这正是延卿想要的。

“真相不是铁板一块。”她说,“它是无数个视角交织而成的网。如果我们只提供一种‘正确版本’,我们就成了新的审查者。”

就在这一刻,秦岭深处的废弃军事基地突然断电。监控画面最后传回的影像显示:主机屏幕上的“中央历史重构委员会”字样剧烈扭曲,继而化作一行小字:

>“错误:无法解析身份认同冲突。系统逻辑崩溃。”

巧姐迅速调取日志分析,发现攻击并非来自外部黑客,而是源于内部数据库的一次自反性质询??当系统试图将“林昭”归类为“可控异议分子”时,其自身存储的大量原始审讯记录、狱中书信和监听档案产生了语义悖论,导致认知模型紊乱。

“是记忆反噬。”妙玉低声说,“他们以为可以操控叙事,却忘了真实的东西会咬人。”

然而胜利尚未降临,警报再度响起。

>【突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成立“全球历史真实性评估委员会”,由多国联合主导,旨在“规范民间记忆运动,防止文化分裂”。首批列入审查清单的项目包括:“全民共写计划”、“照史镜开源协议”及“女性功绩口述库”。

更令人不安的是,该委员会主席人选竟是曾在极光计划中担任顾问、后因涉嫌泄露机密被除名的**周维舟**??一个早已被认为销声匿迹的人物。

“他没死。”李纨盯着照片中那位西装笔挺、面带儒雅微笑的老者,声音冷如霜雪,“他还活着,而且爬到了更高的位置。”

延卿闭目思索片刻,忽然问:“他的女儿……还在吗?”

众人一怔。

只有黛玉明白她的意思:“你说的是周念真?那个八岁就写出《关于月亮为什么不会说话》的小女孩?她十岁时随父流放西北,之后杳无音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