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笑了。他掏出那枚贝壳,放进男孩手中。“我不知道。”他说,“但我们可以一起找。”
当晚,他在归问云库上传了一段全新编码的信息。这不是问题,也不是答案,而是一段开放式的叙事模板,允许任何人填入自己的困惑。它会自动生成一本属于提问者的《未问录》,并承诺:只要还有人愿意阅读,这本书就不会终结。
三天后,统计数据显示:已有四百万人创建了自己的《未问录》。
其中最受欢迎的问题是:“我能不能既爱这个世界,又恨它的不公?”
最多人共同编辑的章节名为:“当我们不再害怕显得愚蠢”。
而启明七号,在抵达火星轨道后,最后一次传回信号。画面中,探测器机械臂缓缓打开,释放出一枚小小的铜钱??正是当年沉入海底的七十二枚之一。它旋转着飘向红色星球表面,在降落过程中,背面逐渐显形,浮现六个字:
>“此处亦可为坛。”
随后,信号中断。但地球上的归问仪在同一时刻全部自动重启,投影出一行新指令:
>“第七十四坛,已在星际点燃。”
宋应星站在阳台上,望着夜空。他知道,那枚铜钱终将坠落在火星的荒原上,或许千万年后才会被人发现。但没关系。
因为问题一旦被提出,就永远不会真正消失。
它会沉睡在时间的褶皱里,等待下一个觉醒的灵魂将它唤醒。
一阵风吹过,带来远处孩童的歌声。他们不知从何处学来了新的《贝壳之歌》变体,歌词轻柔却坚定:
>“我不怕不懂,
>我只怕假装懂。
>若世界太吵,
>我就静静问风。
>风不回答,
>但它带我去见星星??
>星星眨了眨眼,
>说它们也在寻找同样的梦。”
宋应星闭上眼,感受着胸腔中那团温热的火。
它不炽烈,不耀眼,却始终燃烧。
那是七十二坛的余烬,是百万孩童的低语,是六百年沉默后的第一声叩门。
他轻声呢喃,如同许诺:
“问吧。
尽管问吧。
只要你还在问,
我们就还没有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