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1994:菜农逆袭 > 第445章 风潮(第3页)

第445章 风潮(第3页)

“如果这是犯罪,”他对团队说,“那就让全世界一起犯罪。”

风雪依旧,但春天的气息已在地下奔涌。

二月初,首个奇迹诞生于甘肃定西。一位残疾老兵承包了十亩荒坡,按照《生态防灾指南》种植“铁骨稻”并接种少量苏鲁克菌种。本被视为试验失败的地块,却在一场暴雪过后奇迹返青??不仅稻苗重生,连周边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也开始出现苔藓斑块,土壤pH值稳步下降。

央视记者前往拍摄,镜头记录下感人一幕:老兵跪在田头,捧起一把湿润黑土,泪流满面:“我种了一辈子地,第一次看见土会呼吸。”

同月,教育部正式批复,将在春季学期推出“种子记忆课”试点课程。第一课主题为《我的家族有一粒种》,鼓励学生采访祖辈,追溯家中留存最久的农作物品种。短短两周,收集到六万余份家传种子故事,其中最长的一条传承链跨越十九代,源自明洪武年间山西大移民。

而最神秘的变化,发生在李家湾的“初心田”。

原本休眠过冬的试验田,在无任何人工干预情况下,于立春前十天自行萌发出一片奇异幼苗。叶片呈双色螺旋状,茎秆透明如水晶,根系散发淡淡荧光。阿珍检测后确认:这是“月亮苞谷”与“铁骨稻”的自然杂交后代,但基因序列中新增一段未知编码,功能未知。

“它自己进化了。”她喃喃道,“没有实验室,没有仪器,只是静静地,在黑暗里完成了跃迁。”

张立站在田埂上,久久凝视那片发光的绿意。

他知道,这场逆袭早已超越个人命运。从一个只想多卖几筐菜的菜农,到如今站在文明断裂处拾捡火种的人,他终于明白奶奶那句话的深意:

**种不是粮食,是时间的化身。**

元宵节当晚,李家湾再次举行篝火晚会。不同的是,这次来了许多外乡人??退休教授、返乡青年、外国学者、甚至几位曾反对他们的企业代表。大家围坐一圈,分享各自带来的种子。

那个曾质疑“烧秸秆”的老农,带来了自家祖传的“九叶荞麦”;

“数字农魂”的一位工程师悄悄递来一包实验失败的突变番茄籽:“能不能试着用你们的方法救救它?”

最让人动容的是,韦阿婆的女儿从广西赶来,带来母亲未完成的心愿清单:十七种濒临消失的瑶族特色作物名称。

张立起身,举起一杯米酒。

“敬所有死去的,活着的,还未出生的守护人。”

“敬每一粒穿越战火、饥荒、遗忘与风沙,依然选择发芽的种子。”

“敬土地,敬时间,敬那些低头弯腰却撑起人间烟火的背影。”

酒洒入土,火光映照万千脸庞。

远处,气象站屏幕更新:

**今日地温:5。1℃。

深层菌群活性:增强。

休眠种子数量:持续减少。**

**预测首次破土日:3月12日,植树节。**

北斗七星依旧高悬,宛如天穹之犁。

而在无人察觉的地下,亿万根须正悄然伸展,编织一张横贯古今的生命之网。

它们记得来路,也正奔赴未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