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1994:菜农逆袭 > 第455章 对手与内功(第1页)

第455章 对手与内功(第1页)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蔬菜大量上市冲击着市场行情,靠谱鲜生全员仍在砥砺前进,苦练内功。

而从玉和区泰记就没那么好受了,即使同兴泰的迟菜心逐渐进入了尾声,但两家流失的客户却挽回不回来了。

。。。

张立一路向南,穿过层层叠叠的山峦与雾霭。贵州的山路像一条盘绕在大地血脉中的老藤,弯弯曲曲,时隐时现。他坐了火车、汽车,最后徒步走了二十里土路,脚底磨出水泡,却始终没停下。那封匿名信像一块烧红的炭,烫在他胸口,越走越热。

第三天傍晚,他抵达照片上的村子??一个藏在云贵高原褶皱里的小寨子,名叫“禾?”。村口立着一块歪斜的木牌,漆色剥落,写着“风调雨顺”四个字。几头黄牛慢悠悠地从田埂上归圈,牧童吹着竹笛,音不成调,却带着泥土的气息。

他站在村道中央,掏出那张泛黄的照片比对。稻田早已改作茶园,但远处那棵老枫香树还在,枝干虬结如龙爪,树下有一方石磨半埋在草丛里。张立蹲下身,指尖抚过石缝间的青苔,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轻问:

“你找谁?”

回头,是个拄拐的老妇人,背已驼,眼窝深陷,可目光清亮得不像这个年纪的人。她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袖口打着补丁,手里拎着一篮野菜。

“我……来找一个人。”张立迟疑了一下,“姓张,四十多年前在这儿种过田。”

老妇人怔住,篮子差点滑落。“你是他儿子?”

张立点头。

她长叹一口气,抬手指向山坡上一间孤零零的茅屋:“他在那儿。病了好几年,话也不大说了。可每到夜里,总对着墙角那袋陈米发呆,嘴里念叨‘对不起土地’。”

张立的心猛地一沉。

茅屋低矮,屋顶盖着黑瓦和茅草,门框上贴着褪色的春联,字迹模糊。他轻轻推门进去,一股药味混着霉味扑面而来。屋里只有一床、一桌、一炉,墙上挂着一幅手绘地图,标注的不是山川河流,而是全国各地的农耕节气点,密密麻麻,竟与“说田”计划的地图惊人相似。

床上躺着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双目闭合,呼吸微弱。床头放着一只破旧的军用水壶,壶身刻着两个字:“初心”。

“爸……”张立轻声唤。

老人眼皮颤了颤,缓缓睁开。浑浊的眼珠转动片刻,终于聚焦在他脸上。没有惊愕,没有激动,只有一滴泪,顺着皱纹沟壑无声滑落。

“你来了。”声音沙哑如枯叶摩擦。

“嗯。”张立跪坐在床前,握住那只枯瘦的手,“我带您回家。”

老人摇头:“回不去了。我早就不配叫自己农人了。”

“为什么?”张立问,“当年您明明参与了‘血种回归’,后来却突然消失,连母亲都不知道您去了哪。”

老人闭上眼,良久才开口:“因为我背叛了它。”

屋外雷声隐隐,一场夏雨即将落下。

“1987年,我们三个人??我和陈工、老周,被派去西北做‘地下粮库’项目。表面是建战略储备仓,实则是为‘智种集团’收集原始基因样本。他们许诺让我们成为‘新农业之父’,用数据重构粮食体系。我动心了。我以为科技能救中国农民,能让亩产翻十倍。”

他苦笑:“可当我们挖出第一批千年古稻种时,陈工说这些种子有灵性,不能随便测序。我说他是迷信。我带头做了第一轮基因剪接实验,把野生稻和转基因玉米拼接,造出了‘速生一号’。结果呢?那批苗长得飞快,三个月就抽穗,可根系浅得像纸,一场风就全倒了。更可怕的是,吃了那米的人开始失眠、幻听,有人说夜里听见祖先哭。”

张立心头一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