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唐协律郎 > 0479 求六郎救命(第2页)

0479 求六郎救命(第2页)

又密函汴州刺史崔沔,嘱其严守城池,不得放任何不明身份之人进入府库重地,并令城中百姓轮流值守街巷,防止突袭纵火。

一切安排妥当,张岱却仍未安心。他知道,真正的较量不在账册真假,而在人心向背。若不能争取更多朝臣支持,纵有铁证,亦可能被权臣压制。

于是,他再度提笔,撰写《论榷盐利害疏》,系统阐述自己在汴州推行榷务改革的初衷与成效:如何抑制豪强垄断、如何降低百姓盐价、如何增加国库收入、如何杜绝胥吏盘剥。文中引经据典,数据详实,逻辑严密,更附录数百份民间诉状与商人联名保状,证明新政深得民心。

此疏抄录数十份,分别送往裴光庭、杨慎矜、张九龄旧部、乃至东宫太子李亨手中。每一份皆附短笺,言辞恳切,毫无攀附之意,唯陈利害,不涉私怨。

不出十日,朝中风气悄然转变。原本对张岱抱有成见者,见其不仅敢于迎检,且主动献档、为民请命,纷纷改观。杨慎矜更在朝会上公开称赞:“张协律虽居乐官,然心系社稷,举措有古大臣之风,实堪器重。”

就连一向谨慎的裴光庭也私下对子弟言:“此子能忍辱负重,又能顺势而动,将来必成大器。”

然而,就在韦见素一行即将抵达汴州之际,变故陡生。

一日凌晨,张府突遭火灾。起火点位于西厢藏书阁,烈焰冲天,幸赖家丁奋力扑救,方未蔓延全宅。事后查验,发现火源出自一只装有松脂与麻布的陶罐,明显人为纵火。更为骇人的是,书房暗格中的另一份底档副本竟被人撬开盗走!

张岱闻讯,面色铁青,却未慌乱。他立即命人封锁现场,召集所有仆役逐一盘问,并亲自勘察痕迹。最终在院墙外一处排水沟内,找到一枚沾泥的靴印,样式奇特,乃是宫中内侍专用的软底suede靴。

“是高力士身边的人!”张岱瞳孔收缩,“否则怎会知晓我藏档之处?又怎敢深夜潜入宰辅之家行窃?”

他不动声色,当晚便修书一封,遣心腹送往高力士府邸,仅写八字:“知情不报,祸将及身。”

翌日清晨,高力士亲至,满面愧疚。

“老奴管教不严,确有一名小黄门近日行为异常,昨夜竟称病告假,至今未归。现已查明,此人收受李府管家贿赂五十缗,允诺探听郎君动静。至于纵火盗档……尚未查实,但老奴愿立誓,绝非出于我意!”

张岱看着这位年迈宦官眼中闪烁的真诚与恐惧,心中微动。他知道,高力士并非真心投靠李林甫,只是畏惧其权势。如今被人利用,已然惊觉危险。

“公公不必自责。”张岱缓声道,“只要您肯助我一臂之力,将来若有危难,张某必不负今日之情。”

高力士重重点头:“你说吧,要我做什么?”

“我要你在宫中放出一句话。”张岱眸光凛冽,“就说??张岱所藏账册共有三份,一份已献朝廷,一份藏于太庙夹壁,最后一份,则掌握在太子手中。任何人若想毁档灭迹,便是与储君为敌。”

高力士倒吸一口冷气:“这……可是欺君之罪啊!”

“非也。”张岱微笑,“我说的是‘掌握在太子手中’,并未说太子知情。只要话传出去,李林甫必不敢轻举妄动。他可以对付我,但绝不敢触碰东宫一丝一毫。”

三日后,谣言果然在京中流传开来。李林甫得知,顿时寝食难安。他虽权倾朝野,却始终忌惮太子势力,尤恐牵连废立之争。当下立即下令停止一切针对张岱的秘密行动,连张六郎欲再派刺客潜往汴州之举也被严令禁止。

“此人背后牵连太多,不可力取。”李林甫望着窗外阴云密布的天空,喃喃道,“只能徐图之……待裴光庭一倒,看他还能倚仗谁!”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场博弈早已超越个人恩怨,悄然演变为一场关乎朝局走向的深层较量。

开元二十九年初春,韦见素与萧望之顺利完成核查,联合上奏:张岱治汴三年,榷务增收白银十七万两,盐价下调三成,商旅称便,百姓蒙利,所谓“贪墨舞弊”纯属捏造。建议朝廷予以嘉奖,并推广其治理模式至其他榷场。

玄宗览奏大悦,特赐紫袍金鱼袋,擢升张岱为太常少卿,仍兼协律郎,加食邑三百户。诏书中赞曰:“临事不苟,秉心惟公,可谓国之良臣。”

消息传开,举城称贺。唯有升平坊深处,一座幽静庭院内,李林甫独坐灯下,手中握着一张烧剩半边的纸片??上面残留着几个字迹:“……底档……三份……太子……”

他缓缓将其投入烛火,火焰吞没最后一丝墨痕。

“张岱……你以为赢了吗?”他低声冷笑,“这场棋,才刚刚走到中盘。”

而此时的张岱,正立于长安城头,眺望东方晨曦。春风拂面,带着泥土解冻的气息。他知道,风暴远未结束,李林甫不会善罢甘休,张六郎亦必伺机复仇。但他已不再惧怕。

因为他终于明白,在这权力纵横的帝国中枢,唯有坚守正道、洞悉人心、步步为营,方能在风雨如晦中屹立不倒。

他轻轻念出那八个字:

**守正持重,静待其变。**

雪花早已消融,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大唐的春天,终究还是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