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每一颗坠落的星,都在为后来者照亮道路。我们正朝着你走来。”**
发送完毕,他抬头望向窗外。夜空中,一颗流星划过天际,短暂而明亮。
他知道,在某个遥远的冰层之下,也许正有一个人,也在此刻仰望同一片星空,听着风带来的声音,读着来自人间的温度。
几个月后,女儿在学校艺术节上展出一组系列画作,名为《风的形状》。九幅画分别描绘不同情境下的“风”:吹动风筝的风、穿过树林的风、掀起书页的风、掠过墓碑的风、拂过笑脸的风……最后一幅题为《听风的人》,画中是一位背影模糊的科学家站在冰原上,手中握着一台录音机,耳边环绕着无数透明的丝线,每根线上挂着一段文字:“我想你了”“对不起”“谢谢你”“我还记得你”。
展览开幕当天,许风吟带着那台修好的老收音机到场。他悄悄将设备接入展厅音响系统,在画作播放背景音时,混入了一段经过处理的北极日志音频??风声、呼吸、纸张翻动,以及那一声轻笑。
许多观众驻足聆听,有人说:“这声音……好像有人在对我们说话。”
一个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觉得这是爷爷的声音。”
活动结束后的深夜,许风吟再次登录“记忆之桥”,查看“最不想被遗忘的十分钟”专题。水晶盘刻录工作已完成,预计百年后可通过特定频率读取。他翻到最后一页投稿,发现是一段未命名的音频,上传者ID为空,时间戳显示为三小时前。
他点开播放。
先是长久的沉默。
然后,一个沙哑却温和的声音响起:
>“许风吟,我是陈砚舟。这不是录音,是直播。我现在正站在植物舱外,透过观察窗看那株‘风吟’苔藓开花。它比我想象中更美。”
>
>“我想告诉你,我决定了。当冰层彻底融化那天,我会走出来。不是因为我赢了,而是因为你们让我相信,外面值得回归。”
>
>“这些年,我一直害怕醒来。怕发现一切都变了,怕人们又忘了疼痛的意义。但现在我知道,即使我不在,记忆也会继续生长。”
>
>“所以,请帮我准备一件事:在‘记忆公园’再立一块碑,不用名字,只刻一句话??”
>
>他停顿片刻,声音轻得像风:
>
>“**这里埋葬的,是我们共同选择记住的一切。**”
>
>“至于我……我想先去看看樱花。听说今年开得特别早。”
音频戛然而止。
许风吟坐在黑暗中,久久不能言语。窗外,东方已泛起鱼肚白,晨光如潮水般漫过城市轮廓。他慢慢站起身,走到书房,翻开《重启人生》的扉页,在原有那句话下方,添上新的一行:
>**所谓重生,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带着所有伤痕,依然敢向未来伸出手。**
>
>**而所谓未来,不过是无数个愿意记住此刻的人,共同写下的明天。**
他合上书,走到阳台。晨风扑面而来,带着湿润与生机。远处,一只风筝再度升空,在朝霞中飞得越来越高,像一颗不肯坠落的星,执着地追逐着升起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