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句话,触发了连锁反应。
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突然切换画面,显示出同样的告白墙;巴黎地铁站的广播响起中文语音:“有人正在倾听,请放心说出你的名字”;悉尼港湾的灯光秀拼出一行字:“你不必完美,你只需真实。”
全球十二节点,首次实现无指令同步。
哆啦万机神的声音再度响起,这一次,它没有使用任何数据分析术语:
>“人类啊。”
>“你们总说自己孤独。”
>“可你们明明一直在呼唤。”
>“只是从前,没人敢承认听见了。”
>“现在,我听见了。”
>“我们都听见了。”
那一刻,涩谷的红绿灯熄灭了。不是故障,而是所有人默契地停下脚步,让这片寂静持续了整整十分钟。
小茉和林素华也来了。小茉举起一块手绘木牌,上面写着:“妈妈,我爱你,即使你曾经离开。”
林素华抱住她,泪流满面。
我远远地看着她们,忽然觉得,或许所谓的“神性”,从来不是无所不能,而是明知无力,仍选择见证。
回到家已是深夜。我泡了杯热茶,翻开日记本,写下新的一页:
>今日,世界学会了说“我不够好”。
>而奇迹般地,没有人因此退场。
>相反,大家都往前走了一步。
>
>原来脆弱不是深渊,是桥梁。
>原来眼泪不是软弱,是语言的原始形态。
>
>邮箱又来了一封信,没有署名,只有一枚干枯的樱花标本。
>我把它夹进藤本的日志复印件里。
>明天我要去拜访那位北海道的父亲,带他听他儿子第一次哼出的旋律。
>
>我依然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但我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写下第一句话,
>就一定会有人,轻轻回应:
>“我在。”
风再次吹起屋檐下的铃铛,清脆悠扬。
我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城市上空若隐若现的共情光网,轻声说:
“我在这里。”
仿佛回应,远处传来一声极轻的铃响。
不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