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帝秦设计师 > 第89章 学术交流(第2页)

第89章 学术交流(第2页)

台中央立一面铜镜,名为“自省之鉴”,专供官员述职时面对反省。

李念扶栏远眺,关中平原银装素裹,远处村落点点灯火,如同星辰落地。他忽然问:“今年全国共设立多少座议事亭?”

“一万两千三百七十六座。”王昭答,“另有三千五百学堂开设‘公民课’,教授监督权与议事规则。”

“够了吗?”他又问。

“还不够。”王昭摇头,“边境仍有郡县抵制萤石令,西域商道上的官吏依旧瞒报关税,就连皇宫膳食采买,也被查出虚报三成。”

李念笑了:“那就继续烧。哪怕我闭眼了,火也不能熄。”

回程途中,他在马车上昏睡过去。梦中,他看见自己年少时的模样,站在直笔院外,捧着一卷《治国策论》,却被门吏呵斥:“寒门子弟,也敢妄议朝政?”

他又看见柳承恩被押上囚车,百姓哭喊相送;看见田稷在齐地田野间奔走,身后跟着一群赤脚孩童朗读《野草赋》;看见苏婉儿站在公堂之上,手握竹简,直视太守……

最后,他看见无数手持萤石灯的人,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照亮了一座又一座黑暗的城池。

醒来时,已是深夜。

他唤来王昭,取出一枚玉匣,内藏一枚纯金打造的微型令牌,仅有拇指大小,正面镌刻“终钥”二字,背面则是一幅微雕地图??覆盖全国所有镜渊节点。

“这是我留给未来的钥匙。”他说,“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得开启。只有当‘镜渊’全面瘫痪、百姓再度失声之时,才能交给下一个点燃灯火的人。”

王昭双手颤抖接过:“您信谁能接下它?”

“我不知道。”李念望着烛火,“但我相信,只要还有人在为公道争辩,还有孩子愿意写下‘监督’二字,那个人就一定会出现。”

翌日清晨,李念召集所有在京监察员,举行最后一次训话。

他说:“我不是圣人,我也犯过错。我曾以为只要制定好制度,天下便可太平。后来我才明白,制度本身也会腐败,权力总会寻找新的寄居之所。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一种力量,它不属于皇帝,不属于宰相,也不属于任何机构??它只属于人民自己。”

“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系统的抗体。当权力开始膨胀,你们就要刺痛它;当谎言开始蔓延,你们就要揭穿它;当黑暗再次降临,你们就要成为光。”

全场静默,继而齐声应诺:“愿为守夜人,不负此令牌!”

十日后,北方急报:匈奴残部联合东胡,集结五万骑兵逼近雁门关。兵部请求征调十五岁以上男子入伍,并提议暂停本年度地方监察考核,以集中资源备战。

李念卧病在床,听罢冷笑:“又要借战事之名,收回百姓权利?”

他强撑起身,提笔写下一道奏疏:

>“兵危之际,尤需清明之政。若因外患而废内治,则敌未至而国先崩。

>建议:

>一、征兵须经地方议事会审议,杜绝强拉壮丁;

>二、军费开支每日公示于《政务公开榜》,接受全民监督;

>三、允许监察员随军出征,记录将领行为,防止滥杀冒功;

>四、战时亦不得中断萤石令执行,民生不可弃,民意不可欺。”

始皇阅毕,久久无言,终批:“准奏。并令天下知晓:此战不仅御外辱,更要护新政。”

消息传出,举国振奋。

陇西、巴蜀、江东等地百姓自发组织运输队、医疗团、情报网,支援前线。更有上千名青年监察员主动请缨,组成“萤石巡营”,深入军中核查粮饷、调解兵民纠纷、揭露克扣军功等弊案。

战争持续七个月。最终,秦军大胜,斩首三万,俘获匈奴单于之弟。而更令人惊叹的是,整场战役期间,全国未发生一起大规模征暴事件,军纪严明,民力未竭。

凯旋之日,始皇亲迎将士于渭水桥头。

当他看到队伍中那一抹抹闪烁的萤石光芒??那是随军监察员佩戴的标识??忽然转身,对着群臣问道:“诸位可知,此次胜利,最大功臣是谁?”

无人敢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