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 第304章 制度(第2页)

第304章 制度(第2页)

信纸是作业本撕下来的,字迹歪斜却认真:

**“亲爱的李老师:**

**我们班成立了‘护水小队’,每天放学都会去检查净水站有没有漏水,还会帮老人提水。上周我还发现了管道接口松动,报告给值班叔叔,他夸我是‘小小工程师’!**

**我想告诉您,我现在不怕喝水了。妈妈说,以前她都不敢让我多喝,怕伤肾。现在我可以喝饱,还能在学校给同学倒水。**

**谢谢您给我们一口放心水。**

**您的学生:张小雨”**

李哲读完,把信轻轻折好,放进抽屉最底层。那里已经收了三十多封类似的信,来自云南山沟、甘肃荒原、内蒙古草原……每一封,他都留着。

春天渐深,菜园子一天一个样。黄瓜爬上了架,豆角抽出嫩须,韭菜地里泛起一层油亮的绿。每天清晨,总有新来的学员蹲在地头看李哲翻土、施肥、搭棚,不说话,只是学。

有个河南来的小伙子忍不住问:“李老师,您种菜跟别人不一样,为啥总先拜一拜土地?”

李哲停下锄头,笑了笑:“这不是迷信。是我记得,有一年大旱,全村饿得啃树皮,是一位老农偷偷打开自家粮仓,说‘地养过我爹娘,我也不能让它饿着’。从那以后,我每动一锹土,都觉得是在跟前辈对话。”

小伙子怔住了。

中午饭时,厨房做了“救命饭”升级版:糙米粥里加了南瓜、红薯和一点点盐,香气弥漫整个院子。十几个孩子围坐在长桌旁,吃得安静而满足。

饭后,李哲召集技术组开会。议题是“模块化净水系统平民化改造”。

“现在的设备成本还是高。”他说,“我们要把它降到一千五百元以内,材料必须能在县城五金店买到,安装图纸要让初中文化的人也能看懂。”

有人质疑:“这样会不会影响效果?”

“会。”李哲坦然承认,“但它能让更多人用得起。宁可效率低一点,也不能把需要帮助的人挡在外面。”

讨论持续到深夜。最终方案确定:采用PVC管+食品级砂缸组合结构,活性炭可用竹炭替代,动力系统兼容手摇与太阳能双模式。整套装置可拆解运输,三人半天内即可完成组装。

图纸定稿那晚,李哲独自坐在灶台前,往炉膛里添柴。火光映在他脸上,斑驳而沉静。

阿依娜走过来,递上一碗热汤:“又熬夜了?”

“睡不着。”他说,“我在想,如果我们早点把这套东西做出来,小岩是不是就能活下来?”

阿依娜没有回答,只是轻轻握住他的手。

几天后,第一批低成本净水组件在云南某山村试装成功。村民按图施工,仅用两天便建成供水点。视频传回七号院时,所有人都沉默了??那座简陋却实用的小屋前,站着一群衣衫朴素的老人和孩子,齐声喊道:“感谢七号院,给我们活命的水!”

谭静雅当场落泪。

而此时,一封匿名举报信悄然送达环保部门,附带大量照片和录音证据,直指南方某地一家名为“绿源化工”的企业在夜间偷排剧毒废液。信末写着一句话:

**“你们以为藏在山沟里就没人看见?我们每一个‘水医生’,都是你们逃不掉的眼睛。”**

调查迅速展开。半个月后,企业被查封,负责人依法刑拘。媒体跟进报道,标题赫然写着:《一场由民间观察哨掀起的治污风暴》。

李哲对此未发一言。他正带着新一批学员在大棚里育苗,阳光透过塑料膜洒进来,照得泥土蒸腾出淡淡的雾气。

“老师!”一个女孩突然跑进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那边来了新消息,他们决定将‘清源行动’纳入全球试点项目,首期资助五百万美元!”

院子里顿时沸腾。有人欢呼,有人相拥,有人激动得说不出话。

只有李哲依旧蹲在苗床边,轻轻抚平一株番茄幼苗的叶子。

良久,他才抬起头,看着满院笑脸,淡淡地说:“钱重要,但比钱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改变,真的可能发生。”

那天傍晚,夕阳熔金,炊烟如丝。李哲站在院门口,望着远处起伏的田野。风吹过菜地,掀起一阵绿色波浪。

一个小男孩跑过来,仰头问他:“李爷爷,你说火不会灭,可要是风太大呢?”

李哲蹲下身,摸了摸孩子的头:“风越大,越要点火。只要还有人愿意蹲下来搓火绒,火就不会熄。”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蹦跳着跑开了。

李哲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土,转身朝厨房走去。

锅还在等着,饭还得做,水还得净,路,也还得走。

他知道,这场关于土地、水源与人心的长跑,远未到终点。

但他也相信,只要有人记得温暖,火就一直烧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