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瞬间压下了屋内的嘈杂:
“都别慌!老太太如今病着,咱们更不能乱了阵脚,让外人看了笑话!”
她目光如电,扫过众人:
“第一,太医的话都听见了,。。。
冬阳斜照,海风卷着咸腥气息扑入庭院。贾环一家安顿在登州别院已有三日,院中青砖铺地,檐角飞翘,虽不及神都王府那般雕梁画栋,却也清幽雅致。秦可卿倚在廊下软榻上,披着厚实的狐裘斗篷,一手轻抚隆起的腹部,目光温柔地追随着院中嬉戏的两个孩子。
贾英与许冠正蹲在沙地上,用炭笔勾画战舰轮廓。贾英一边画一边念叨:“这炮口得这么大,三层甲板,烟囱冒黑烟,跑起来比马还快!”许冠听得入神,不时点头,忽然抬头问:“哥哥,咱们能上去看看吗?”
“爹说等明日。”贾英收起炭笔,拍了拍手,“吴叔叔答应带我们进港。”
话音未落,薛宝钗从屋内走出,手中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银耳羹,轻声道:“可卿姐姐,该用膳了。”林黛玉随后缓步而出,面色略显苍白,却被冬日暖阳映得柔和几分。她望着远处海天相接处,低语道:“这海……竟无边无际,叫人看了心都空了。”
薛宝琴笑着上前挽住她的手臂:“二嫂莫非想家了?”
林黛玉摇头,唇角微扬:“不是想家,是觉得,从前读诗,总说‘海阔凭鱼跃’,今日亲眼见了,才知何为天地之大。”
正说着,贾环踱步而来,身后跟着吴栋与一名身着海军制服的军官。那人身材挺拔,面容刚毅,肩章上缀着三颗金星,正是登州港守备副提督陈霆。他向贾环拱手行礼:“王爷,属下已备好小艇,随时可前往‘靖远’号。”
贾环点头:“辛苦陈提督。今日只带孩子们去看看,不可惊动太多人。”
“明白。”陈霆肃然应诺,“港口已清场,仅留必要值守官兵。码头至舰艇沿途皆由亲兵把守,绝不会走漏消息。”
吴栋低声补充:“陛下虽未明令禁止您外出,但毕竟仍在闭门思过期间,一切须谨慎行事。”
贾环笑了笑:“我自有分寸。”
午膳过后,一行人悄然出发。林黛玉因身子不便留在府中,由薛宝琴与丫鬟照料。其余人等乘马车直抵港口外围,换乘一艘不起眼的木质小艇,缓缓驶向停泊于深水区的“靖远”号铁甲巡洋舰。
贾英趴在船舷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艘巨舰。随着距离拉近,钢铁舰体愈发显得巍峨森然。玄黑色的装甲反射着冷光,主炮塔如同巨兽之眼,静静俯视着靠近的小舟。当小艇靠上栈桥时,贾英几乎要跳起来。
“敬礼??!”一声洪亮口令响起,甲板上数十名海军官兵齐刷刷立正,右手举至帽檐,动作整齐划一,如刀削斧凿。
贾环牵着两个孩子的手踏上甲板,脚底传来坚实的金属震感。他深吸一口气,抬眼望向舰桥上方飘扬的大周龙旗,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
“欢迎王爷登舰。”陈霆亲自引路,“此舰全长二百三十尺,排水量四千吨,配备十二寸主炮两座、六寸副炮八门,航速可达十八节。全舰crew三百二十人,日夜轮值。”
贾英听得目瞪口呆,脱口而出:“比城墙还高!比十个马车连起来还长!”
许冠则紧紧抓着父亲的手,声音微微发颤:“爹……这是真的船吗?还是……神仙造的?”
贾环轻笑,揉了揉他的脑袋:“这是大周工匠十年心血所铸,一钉一铆皆出自凡人之手。但它承载的,是护国卫民之志。”
众人沿舷梯登上舰桥,透过玻璃窗可俯瞰整个登州港。远处渔船点点,近处军舰列阵,哨岗林立,巡逻艇来回穿梭,秩序井然。
“父亲,我能摸一下炮管吗?”贾英忍不住问道。
陈霆看向贾环,得到默许后点头:“可以,但不可乱动开关或阀门。”
贾英兴奋地奔向侧舷炮位,在一名士官引导下小心翼翼伸手触碰那冰冷粗壮的炮管。指尖传来的寒意让他打了个激灵,却又舍不得收回手。
“这炮,一发就能打十里远。”士官低声介绍,“去年秋演时,曾在三十里外精准命中浮动靶船。”
“哇……”贾英喃喃,“要是我也能开这样一艘船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