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 > 第三百六十五章 既然说不过那就打死再说(第3页)

第三百六十五章 既然说不过那就打死再说(第3页)

一支考古队在清理第220窟时,意外发现壁画背后另有夹层。剥去表层泥灰,一幅巨画显露眼前:画中九位皇子并列而立,每人手中各执一物,或剑、或书、或琴、或镜,最终汇聚于中央一人??那人背对观者,掌心托着一盏蓝焰灯笼。

画旁题诗四句:

>九龙争珠终成空,

>一灯照破万古蒙。

>莫道帝王家事秘,

>千字文中藏始终。

消息传回长安,皇帝亲自前往查看。当他看到最后一句时,猛然醒悟。

当晚,他召集群臣,颁布一道前所未有的诏令:

>“自今日起,《千字文》列为国本启蒙第一课。凡六岁以上孩童,无论贵贱男女,皆须入学诵读。教师由玄黄塾统一培训,教材由户部刊印,经费专拨,违者以怠政论。”

并亲笔题写匾额,悬于太学院正门:

>“一字一灯,一念一国。”

***

十年光阴流转。

天下太平,百姓安居。黄河水清,稻谷丰登。各地玄黄塾培养出无数学子,其中有农夫之子成为水利专家,有商贾之女执掌户部账簿,更有边疆孤儿考中状元,出任巡抚。

而在民间,关于“心灯”的传说愈发神秘。有人说,每逢冬至之夜,若静心聆听,仍能听见遥远山谷中有童声齐诵《千字文》;也有人说,深夜路过某些古老驿站,会看见一盏蓝灯缓缓移动,照亮残破碑文。

至于赵念,最后一次被人见到,是在西南边陲一所山村小学。那天清晨,孩子们照例朗读: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他站在教室门口,听着听着,嘴角含笑,身体渐渐变得透明,最终化作一缕青烟,融入晨光之中。

只留下那盏琉璃灯,静静挂在门楣之上,终年不灭。

***

多年后,一位白发苍苍的历史学者整理古籍时,偶然翻到一页残纸,上面写着一段对话:

>学者问:“龙真的存在吗?”

>老者答:“龙不在地下,而在人心。贪欲起时,它是暴君;慈悲生时,它是守护。”

>又问:“那‘九龙夺嫡’究竟是真是假?”

>老者笑:“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后来的人有没有学会放下。”

学者合上书卷,望向窗外。

一群小学生正排着队走进校园,齐声背诵: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阳光洒在他们脸上,纯净如初。

而在城市另一端的博物馆里,那块拼合完整的“镇龙令”铜片静静地陈列在玻璃柜中。导游指着它对学生讲解:

“这是一件文物,代表着古代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但它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它的材质,而在于它提醒我们:文明的进步,从不是靠争夺,而是靠传承。”

没人注意到,那铜片在阳光照射下,微微闪烁了一下,仿佛回应着远处琅琅书声。

而在极西之地,昆仑墟旧址的风沙中,一朵白莲悄然破土而出,迎风绽放。

风吹万里,带来一句低语:

>“我不是钥匙,我是火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