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我才是徒弟们的随身老爷爷? > 第二百五十三章(第1页)

第二百五十三章(第1页)

【浮屠塔】,最初张承道只打算用来存放一些极为珍稀的道具。

但后来他仔细想了想,太珍贵的东西放哪都不保险,还不如放在自己背包里。

因此,【浮屠塔】就算是暂时闲置了下来,毕竟等自己这些徒弟们能。。。

夕阳西下,余晖如血染过西北荒原的每一寸黄土。杨石头站在村口老槐树下,竹篓斜背肩头,手中那本泛黄小册在风中微微翻动。他没有急着启程,而是缓缓闭上眼,任晚风吹拂额前细汗,耳边是孩子们追逐嬉闹的声音,还有井边妇人捣衣的节奏??一下、两下、三下,竟与《护心曲》的节拍隐隐相合。

他知道,这片土地已经醒了。

“哥哥!”小美从远处跑来,怀里紧紧抱着一张粗纸,“我写完了!这是我昨天帮王爷爷捡柴火的事!”

她将纸递过去,字迹歪斜却认真:“**今日我帮王爷爷背柴进屋,他摸我的头说‘丫头心善’。我听了很高兴,因为我不是为了被夸才去做的。但……我还是想记下来。**”

杨石头接过纸页,轻轻吹了口气,仿佛在为它注入某种看不见的力量。他翻开《仁行录》最后一页空白处,将这张纸夹了进去。刹那间,墨迹边缘泛起一丝极淡的蓝光,转瞬即逝。

“你做得很好。”他蹲下身,平视女孩的眼睛,“记住,每一件小事都值得被记得。因为它不只是你的故事,也是别人心里的一盏灯。”

小美用力点头,蹦跳着跑开。杨石头望着她的背影,忽然感到胸口一阵温热,像是有什么东西在血脉里轻轻拨动。他低头一看,只见掌心浮现一道细微裂痕般的纹路,形如断弦,却又不断弥合,循环往复。

这是“言启之力”的印记,也是护心意志传承的证明。

他站起身,正欲牵驴出发,忽听身后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竟是陈九,肩扛长枪,蓑衣未卸。

“你要走?”陈九问。

“该走了。”杨石头轻声道,“赵叔说过,火种不能只留在一个地方。我要去岭南、去江南、去北疆……只要还有人愿意听,我就得讲下去。”

陈九沉默片刻,忽然解下腰间酒囊,抛了过去。“路上喝。”他说,“不是壮胆,是暖魂。”

杨石头接过,仰头饮了一口。烈酒入喉,烧得眼角微湿。他没说话,只是将酒囊系在了竹篓旁。

“还有一件事。”陈九目光沉静,“清祀司虽退,但暗线未断。昨夜,我在城外三十里发现一具尸体??是个讲习师模样的人,怀中《仁行录》被剜去核心页码,脸上……被人用朱砂画了个‘噤’字。”

杨石头瞳孔一缩。

“他们开始杀人了。”陈九低声道,“不再是禁书、撤人,而是灭口。因为他们怕了。怕这些故事真的能唤醒人心,怕你们的声音比圣旨更响。”

风骤然停了。

连树叶也不再摇曳。

杨石头低头看着手中的册子,指尖抚过那些稚嫩笔迹、老人颤抖的手书、孩童涂鸦式的记录。他忽然明白,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条命脉??千万普通人用善意织成的生命之网。

“那就让他们听听。”他抬起头,声音不大,却带着奇异的穿透力,“让死者的嘴闭上,可千千万万活人的喉咙,他们封得住吗?”

陈九嘴角微扬,终是点了点头。

当夜,杨石头宿于村中祠堂。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仁行录》上,纸页无风自动,一页页翻过,最终停留在那张写着“半个红薯”的残篇之上。他凝视良久,忽然听见耳畔响起一声极轻的哼唱:

>do-re-mi…do-re-mi…

那声音陌生又熟悉,像是从地底传来,又似来自天际。他闭目倾听,竟觉全身经络随之共振,血液流动都成了旋律的一部分。

忆境再度开启。

这一次,他不再被动牵引,而是主动迈步走入光影之间。四周浮现出无数场景:有挑灯抄书的老者,有跪地书写遗愿的垂死之人,有在牢狱墙壁上刻下善行的囚徒……他们素不相识,却共享同一份信念??**要把光留下来**。

而在所有画面中央,站着那位白衣女子,柳七娘。

“你来了。”她微笑,“这次是你自己找来的。”

“我学会了一些事。”杨石头说,“比如,如何用自己的心跳去感应别人的痛。”

柳七娘点头:“那你可知,为何朝廷越是打压,护心之力反而越强?”

“因为……”他思索片刻,“善行本身就在对抗遗忘。每一次帮助他人,都是对冷漠世界的反击。而记忆,是最难被杀死的东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