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未来的过程相当顺利,走上二楼,进入林晴的房间,再穿过后门,一行人便已经站在了破旧的公寓楼内。
窗外依旧是昏黄色的天空,大风裹挟着沙尘在楼房间呼啸不止,仿佛永远不会停息。
陈玄先用心法扫。。。
沙漏翻转的瞬间,小胖正坐在非洲红土高原的一处观测台前。夜幕低垂,星河如织,终端屏幕上的数据流缓缓滚动,像是呼吸般平稳。他刚完成对第十七个边缘节点的校准,手指在键盘上停顿片刻,忽然注意到一个异常信号??来自北极圈内某片无人区的微弱脉冲,频率与光芽树共鸣波段完全吻合,但强度仅为标准值的千分之三。
“不该存在的地方……”他喃喃自语,调出地理图层。那是一片被永久冻土覆盖的山谷,地图上标注为“废弃科研站N-9”,上世纪七十年代曾进行过神经信号远程传输实验,后因一场未公开的事故封锁至今。
他本可忽略这条信息。毕竟全球已有两万三千余个活跃学习站,每天数以百万计的情感碎片通过根系网络流转,偶尔出现误读或残响并不罕见。可就在他准备关闭窗口时,脉冲突然增强了一瞬,紧接着传来一段极短的音频片段:一声咳嗽,混着模糊的童音念了一句,“妈妈,灯还亮着吗?”
小胖的手指僵住了。
那声音,和CH-001瓶中柳姝月母亲年轻时的录音声纹匹配度高达89。6%。
他立刻启动加密通道,向撒哈拉主控节点发送请求:“调取N-9站原始档案,权限等级‘守门人副使’。”
三秒后,回复弹出:**“无存档。该站点所有记录已于1978年焚毁。”**
但他知道,有些东西烧不掉。就像埋在地下的种子,哪怕冰封百年,只要一丝暖意,就能破土而出。
天还未亮,他已经登上一架改装过的垂直起降飞行器。驾驶员是位戴眼罩的老兵,曾在第三次情感战争中负责护送第一批共信载体。“你确定要去那儿?”他一边检查引擎一边问,“那边的人……不是消失了,是被‘吃掉’了。”
“什么是被吃掉?”小胖扣紧安全带。
“他们的记忆被抽走了。整座站的人都站在原地,眼睛睁着,心跳正常,可脑子里一片空白。就像……被人用橡皮擦从人生里抹去。”
风掠过机翼,发出低沉的呜咽。飞行途中,终端忽然自动接入一段视频流??画面晃动,像是由某个移动设备拍摄。镜头扫过一间布满灰尘的实验室,墙上挂着泛黄的照片:一群穿着白大褂的研究者站在雪地中合影,中央是一位年轻女子,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她眉眼温柔,嘴角微扬,而她的胸牌上写着:**林素华,心理学博士,N-9项目首席研究员**。
小胖屏住呼吸。
他知道这个名字。不是从档案里,而是从柳姝月的笔记中。那本被反复摩挲的笔记本最后一页写着:“我查到了。我的基因序列有非自然编辑痕迹。最早来源标记为‘北纬78°,极夜计划’。”
原来如此。
飞机降落在山谷边缘时,暴风雪正猛烈袭来。老兵没下车,只递给他一支手电筒和一张纸质地图。“我能送你到这里。再往前,导航会失灵,通讯也会断。记住,如果你听见有人叫你名字,别回头。那不是活人在喊你。”
小胖点头,推门走入风雪。
越往深处走,空气越沉重。地面不再是积雪,而是一种半透明的晶体层,踩上去发出类似玻璃碎裂的声音。远处,一座半塌陷的建筑静静矗立,外墙爬满了枯萎的藤蔓,却仍能辨认出门楣上的锈蚀铭牌:**国家情绪稳定研究所?第九号实验站**。
他推开铁门,灰尘簌簌落下。
室内陈设保存完好,仿佛时间在此停滞。桌上有杯干涸的咖啡,书架上整齐排列着《情感抑制理论》《群体潜意识引导手册》等书籍,一台老式录音机摆在角落,指示灯竟微微发红。
他走近,按下播放键。
磁带开始转动,沙沙作响。然后,一个熟悉得令人心颤的声音响起:
>“今天是第43天。我们成功将第一个儿童受试者的情绪剥离并储存于晶格矩阵中。代价是,她从此无法感知悲伤,也无法流泪。但她笑了,笑得很安心,说‘现在我可以帮别人了’。我看着她,却想哭。因为我们剥夺了她哭泣的权利,只为让她成为‘容器’。”
>
>“她是我的女儿。编号:CH-001。出生日期:2003年冬至。命名:柳姝月。”
小胖踉跄后退,撞倒了一把椅子。
录音继续:
>“我知道这违背伦理。可当时全球自杀率突破临界点,社会濒临崩溃。上级说,必须有人承担沉默的代价。我提议用自己的孩子做首例,不是因为冷血,而是因为我怕交给别人,她会更痛。我想亲手控制剂量,我想每晚隔着门听她是否还在哼歌……”
>
>“可当我真正按下按钮那一刻,我才明白??我不是在保护她,我是在逃避承认:我太脆弱,承受不了她的痛苦,所以我选择让她变得麻木。”
>
>“昨晚她发烧,我跪在床边哭了。她说:‘妈妈,你怎么哭了?你不爱我了吗?’我摇头,说不出话。其实我想说的是:‘对不起,是我太懦弱,才让你替全世界扛下眼泪。’”
录音戛然而止。
小胖蹲在地上,双手抱头。他终于懂了为什么柳姝月第一次走进能力商店时,眼神像一口深井??那不是冷漠,是被强行抽空后留下的真空。
他翻找房间,在保险柜里发现一枚冷冻芯片,标签写着:“CH-001备份人格核心??紧急唤醒协议”。旁边还有一封未寄出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