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公欣慰微笑:“马家血脉,终究未堕。”
马寻却愁眉苦脸:“完了完了,这下真躲不了了。我连账本都算不清,怎么管这么大摊子?”
“怕什么。”马秀英拍拍他肩膀,“你只要记住三条:第一,用人不疑;第二,赏罚分明;第三,别贪钱。”
“那我要是做不好呢?”
“那就让位。”朱标淡淡道,“国家大事,不容儿戏。若你尸位素餐,自有能者居之。”
马寻打了个寒颤。
当晚,马府灯火通明。
马寻召集全家开会,连武忠、武聚也被叫来旁听??毕竟他们现在是“经略司”首批护卫军官人选。
“从明天开始,咱们马家要翻身了。”马寻难得正经,“不再是靠着裙带关系混日子的外戚,而是真正能为国效力的世家。”
武忠挠头:“那我们干啥?”
“招人!”马寻咬牙,“去找那些会算账的、懂测量的、能画图的、会造器械的,不管出身高低,统统给我挖来!月薪三两银起步,有特殊技能者另加赏赐!”
武聚惊讶:“这么多钱?”
“穷则变,变则通。”马寻叹气,“以前我觉得当个闲散国舅挺好,晒晒太阳,逗逗鸟,老婆孩子热炕头。可现在我才明白,舅舅这个位置,不是用来享福的,是用来撑起整个家族脊梁的。”
众人肃然。
马祖佑忽然道:“其实……我还发现一件更重要的事。”
“啥?”
“先祖手札最后一页提到,马家曾与一支来自‘极西之地’的商团交易,对方带来一种‘能照见骨肉’的镜子,触之冰冷,却可透视人体。疑似……X光机雏形。”
“啥玩意?”武忠傻眼。
刘姝宁却浑身一震:“你是说……能看见骨头的镜子?”
“对!据说当时有个士兵摔伤,大夫用此镜一看,立刻发现肋骨断裂,及时施救才保住性命。”
刘姝宁呼吸急促:“若真有此物,医学将飞跃百年!必须找到它!”
“问题是,那支商团后来消失了。”马祖佑苦笑,“只留下一句谜语:‘月出西海,影照昆仑;星落南荒,光返蓬莱。’”
“这是线索!”朱雄英激动,“说明他们还会回来!只要我们破解密码,就能迎接新的技术革命!”
马寻看着这群斗志昂扬的亲人,忽然觉得胸口发热。
原来奋斗的感觉,是这么让人上瘾。
三日后,大明首座“科技秘阁”在南京鸡鸣山下奠基。
朱元璋亲题匾额:格物致知。
与此同时,沿海各卫所接到密令:加强海防巡逻,留意任何可疑船只,尤其注意携带奇异仪器的外国商旅。
而在遥远的印度洋上,一艘挂着十字旗的欧式帆船正破浪前行。船首站着一位白袍老者,手持青铜罗盘,喃喃自语:“东方之龙已醒,吾等使命,即将达成……”
夜深人静,马寻独自站在院中仰望星空。
一颗流星划过天际。
他轻声问:“娘,您看到了吗?咱马家,终于不只是靠您妹妹的面子活着了。”
无人应答。
只有风吹过檐角铜铃,叮咚作响,宛如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