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幕徐开6(第1页)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幕徐开6(第1页)

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的,是一成不变的,权力,制度,政策,律法……都会在时代的洪流中经历冲刷与考验,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会因为一些人做出的事掀起波澜,变化也就在不经意间悄然发生了。

大虞国祚传承数十载了,开国之初所立种种,是符合当时国情及大势的,这也使大虞能从乱世废墟中重建,但如今世事变迁,国情大势俱在变化之下,旧制已难适用今下之需,改变是必然的趋势,如若不改,则祖宗成法将成束缚国朝的镣铐,每有想变之君王,必遭守旧派护道者激烈反对,视变革为对祖制的亵渎!

楚凌所处的一个时期,即为一个变革与守旧激烈碰撞的特殊存在,他要平衡好新旧势力之间的角力,既要推行新政以固国本,又要避免朝堂分裂激化矛盾。他深知变革不能操之过急,须借势而行,以柔克刚,方能在旧有秩序的缝隙中开辟新路。

这就是君王最难的地方。

一方面是整个江山社稷都是自己的,但是在看不见的地方,却布满各方群体交织的利益链条,不推动改革的话,国家将停滞不前,民生困顿,外患内忧接踵而至;另一方面改革一旦触碰既得利益集团的根基,便会引发强烈反弹,甚至动摇统治基础,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更大的危机。

不是所有的君王,都能承受如此大的压力与孤独。

这也是为什么在楚凌熟悉的历史中,有一些君王支持了改革,明确了态度,但是在一次次交锋下,有些却选择了退缩,使得国朝带来极为割裂的损害,改革半途而废,政令反复无常,朝纲由此紊乱,民心亦随之涣散。那些曾寄望于上位者振作的士人寒了心,而既得利益者却更加猖狂,趁机巩固壁垒,使后来者举步维艰。

楚凌不愿做那半途而废的君王,亦不甘心沦为祖宗之法的傀儡。

“看到这些作何感想?”

虞宫,大兴殿。

冷漠的声音,从堆积的奏章后传出,大气不敢喘的刘谌,听到天子所问时,持有密奏的手不由微微一颤。

冷汗在后背生出。

对于天子的这次召见,刘谌原以为是跟九门提督府所办之事,与锦衣卫都指挥使臧浩,内廷太监师明有关。

当初做此决断时,刘谌是做好心理准备的。

可是天子的这次召见,跟他想的完全不一样,而是牵扯到另一件事,关键是这事儿也跟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没有什么要对朕说的吗?”

楚凌放下御笔,抬眸看向半坐于锦凳上,神情明显有变的刘谌。

“臣,臣……”

回过神来的刘谌,额角渗出的冷汗滑落,如弹簧般从锦凳上弹起,朝着御前作揖行礼,只是这话却说得磕绊起来。

对孙斌、邵冰、刘谌他们所谋之事,还有臧浩、师明结伴去见刘谌……这些事,楚凌是知情的。

当事人之中,已有呈递密奏至御前的。

密奏制度,是楚凌特设的。

不是所有的文武大臣,都有资格直呈奏疏至御前的,如果事事都呈递奏疏到御前,那天子就什么事都别做了,看这些有的没的的奏疏,就能把时间与精力耗费一空。

所以呈递奏疏,要经对应有司审核,通过审核的,这才会呈递到御前去,这无疑减轻了天子很多压力。

不过这也带来一些弊端,譬如重要军情或隐秘之事,经有司之手难免泄露,或是被刻意压下不报。为此,楚凌设密奏之制,允少数亲信大臣可绕过常规流程,直递密疏。此举意在畅通言路、掌控中枢。

得密奏权的,在大虞中枢有一些,在地方也有一些,对于这个规模,楚凌是有严格把控的。

说归刘谌他们做的事,楚凌是没有不满的,相反他心中颇为赞许,真正为他分忧的大臣,就该对时局有自己的判断,而非一味地去等待上意,真要是这样的话,什么事都耽搁了。

只要是为了公务,即便私下有一些联系,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但谁要是借着公务的名义搞串联,搞派系,那便是触了楚凌的逆鳞,一旦发现这种事,楚凌是绝不会手软的。

“现在知道朕为何要迁富户进都了吧?”

楚凌收敛心神,冷哼一声,盯着不知该如何开口的刘谌,“在卿选定进都的那批富户之中,有一部分是不甘放弃在原籍所经种种,在有司无法全面监察布控下,竟然敢擅自派遣心腹密赴虞都!!”

“他们利用所携钱财,买通一些人,以跟一些揣有别的想法的家伙,暗地里相互勾结在一起。”

“在虞都内外,在京畿一带,散布谣言,煽动民意,蛊惑对中枢决策不知情的群体,妄图想制造一场场混乱。”

“而这些,不过是冰山一角。”楚凌声音低沉,目光如刃,可这些在刘谌听来,却如同惊雷一般,不断在他耳畔炸响。

本以为这就是全部了。

却不想还只是一部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