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 > 第645章 昭武王没有造反(第1页)

第645章 昭武王没有造反(第1页)

“姑姑,慢着。”一道清润平和的嗓音,忽然从院门方向传来。

百里夫人立即按住辛夷的手,几人透过缝隙朝正院里看去。

只见院门外,火把跳跃的光芒边缘,静静立着一道身影。

来人穿着一身青玉色的常服,衣料在火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愈发衬得他身形挺拔清瘦,面容温淡。

他眉眼疏朗,肤色带着几分久病般的苍白,但那双眸子却平静深邃。

他就那样站在那里,身后只跟着两名低眉顺眼的侍卫,与周遭的肃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许靖姿怔。。。。。。

雪落无声,山巅寂灭。归墟之门在阿星跃入的刹那闭合,仿佛从未开启过。天地间只余一道幽蓝光痕,如流星坠入深谷,转瞬湮没于风雪之中。北岭山洞内,沈砚掌心仍残留着她指尖的温度,却已握不住半分真实。

他缓缓跪坐于石台前,目光落在那卷未完成的《辨伪录》上。墨迹未干,最后一行字是阿星离去前亲笔所书:“真相不在史册,在人心。”他抬手抚过竹简边缘,指节微颤,终是将它轻轻合起。

“她进去了。”陈七低声说,声音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现在,我们等。”

“不是等。”沈砚摇头,眼中血丝密布,“是守。她要的是火种不熄,不是我们在原地哀悼。”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粗麻布的岩壁前,取下一支炭笔,在“林晚舟”之下,郑重写下新的名字??

**阿星,第十一代守夜人,入归墟,未归。**

字落之时,洞外忽有异响。不是风雪,也不是野兽踏足之声,而是一种低沉、规律的震动,自地底传来,如同心跳。

咚……咚……咚……

三人对视一眼,皆从彼此眼中读出惊骇。这不是自然之音,而是某种庞大存在正在苏醒的征兆。

“观星井。”沈砚喃喃,“它还在回应。”

与此同时,京城皇宫,李昭猛然坐起。

寝殿烛火骤灭,帷帐无风自动。太医惊呼扑上前,却被一股无形之力掀翻在地。皇帝双目全黑,口中发出沙哑怪异的语调,一字一句,清晰无比:

“容器裂了……记忆回来了……他们……都醒了。”

话音未落,窗外雷光炸裂,照亮整座紫禁城。那一瞬,所有铜铃自鸣,所有画像褪色,所有典籍封皮浮现血纹。一本被深锁百年、名为《净心录》的禁书,竟在无人触碰的情况下自行翻开,第一页赫然写着:

>“永和七年,三月十七,诏令:凡参与真相司者,皆为乱党,诛九族,削其名,焚其骨,不得入宗祠,子孙永不得仕。”

字迹鲜红如血,且仍在缓缓流淌。

而在西陲废墟之下,那尊睁眼的石像缓缓抬起右手,指向北方雪山。胸口晶体光芒暴涨,与天际某处遥相呼应。地面龟裂,尘土飞扬中,竟有一座地下祭坛轮廓逐渐显露??九根石柱环绕中央高台,与归墟镜中影像完全一致。

这并非遗迹,而是仍在运转的机器。

真正的“伪神祭坛”,从未被摧毁。

***

归墟之内,并非空间,亦非时间。

阿星只觉自己坠入一片无边的暗海,四周漂浮着无数碎片般的光影。每一片都是一段记忆,一段被抹去的历史。她伸手触碰其中一片,眼前骤然展开一幕场景:

寒冬腊月,刑场血雪。一名年轻女子披枷带锁,发辫散乱,却昂首挺胸。刽子手高举屠刀,百姓围观哄笑,有人扔菜叶,有人咒骂“叛国贼”。女子临刑前回头望向人群,目光穿透百年光阴,直直落在阿星脸上。

那是她的姑母,沈清漪,十九岁,真相司最年轻的记录官,因私自抄录《英名录》被定为死罪。

“姐姐……”阿星喉头一哽,想要冲进去救她,却发现自己的手穿过了画面,什么都改变不了。

又一片光影浮现:母亲林晚舟藏身书院夹墙,连夜誊写残卷,身旁幼小的她蜷缩入睡。门外脚步声逼近,火把晃动。林晚舟迅速将一卷竹简塞入暗格,用血写下最后几字:“若你长大,请替我继续写下去。”

再一片:许文远站在观星井畔,手持玉玺,脚下堆满尸体。他仰天大笑:“从此以后,天下只知我许氏开太平,不知百万人为此赴死!”

画面接连闪现,快得让她头痛欲裂。她终于明白,归墟不是通道,而是坟墓??埋葬了所有不肯遗忘的灵魂。她们在这里徘徊百年,等待一个能听见她们声音的人。

“我不是一个人来的。”阿星闭目低语,“我是你们选中的继承者。”

话音落下,黑暗深处响起一声轻叹。

随即,万千声音齐齐低语:

>“阿星……来……拿回属于你的东西……”

一道光柱自虚空中降下,照在她身上。她感到体内某处崩裂,仿佛有另一股意识涌入脑海。那是第九代守夜人的记忆残片,跨越血脉传承而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