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夜,风暴突至,海浪拍碎玻璃,海水涌入实验室。警报响彻全岛,研究人员紧急撤离。唯有她留在原地,跪在黑莲前,用手护住它的根茎。就在最猛烈的一波巨浪即将吞噬房间时,她咬破手指,在墙上写下最后一个字:
>“守。”
血字落成瞬间,整朵黑莲轰然绽放,释放出一道幽蓝光环,将整个基地笼罩其中。监控数据显示,那一刹那,地球磁场出现一次微弱但精确的脉冲,频率与《千字文》第一章倒序诵读完全一致。
次日清晨,幸存者返回,发现基地完好无损,唯有那朵花枯萎成灰。但在灰烬中央,静静躺着一枚晶莹剔透的种子,表面流动着似曾相识的文字光影。
林知远接到报告后,沉默良久,最终下令:**将此种子命名为“阿念”,编号001,植入火星教育舱计划。**
他在日志中写道:
>“我们曾以为文明是高楼、是飞船、是征服星辰。
>可真正的文明,是一个孩子在暴风雨中,仍选择写下‘守住’的那个瞬间。
>那一刻,他不是学生,是祖先。”
---
时间流转,十年如白驹过隙。
火星第一所地面学校建成,十二名儿童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批在异星接受启蒙教育的“星际学子”。开学典礼当天,全球直播。镜头对准教室中央的黑板,上面用中文、英文、阿拉伯文、因纽特象形文共同写着一句话:
>“我们在这里,开始写人类的新篇章。”
校长按下启动键,太空家书系统开启。每个孩子要给地球上的一个人写一封信。
其他孩子写了父母、写了朋友、写了梦想的职业。只有一个男孩,写了四个字:
>“致无名师。”
信件通过量子加密通道传回地球,自动归档时,系统再次出现异常。所有服务器同时弹出一行提示:
>“检测到高维语义共鸣,建议人工阅读。”
负责归档的老管理员皱眉点开,看到那封信的内容只有短短几句:
>我昨天学会了写“老师”两个字。
>老师说,这两个字很重,不能随便叫。
>我想了很久,决定叫你。
>因为你教了那么多人,却从不留名。
>如果你不答应,我就天天写,一直写到你听见为止。
老人看着看着,忽然老泪纵横。他是当年加尔各答恒河边被灰烬写字的流浪儿之一,如今已是“俗仙工程”的首席督导。他记得那个男人蹲在地上,一笔一画教他写“Amit”,那是他的名字,意为“光明”。
他颤抖着手,在回执栏写下回复:
>“我代他收下了。
>你也是一位老师了。”
消息发出三分钟后,火星基地的能源核心突然自主激活,输出功率提升13%,同时监测到一次无法溯源的能量波动。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人注意到??那正是男孩写完信的时刻。
更奇异的是,当晚,火星夜空出现了极光。红色天幕上,浮现出一行淡绿色的文字,持续了整整七分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字体苍劲,竟是当年那位背竹篓男子常用的楷书风格。
---
地球上,喜马拉雅山麓的小庙再度迎来朝圣者。一群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徒步而来,每人手中捧着一页纸,纸上写着他们人生中第一句完整的句子。他们在庙前汇合,将纸页拼成一面巨大的“文字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