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他们……是在交换……”
花宝嘉吐得煞白的脸上,满是惊恐。
“他们……怎么能这样?”
“还是人吗?”
谢灵心也闭上了眼,不忍看这一切。
“易子相食,折骨为炊……”。。。
第十日的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不再是单纯的光,而是带着音节的震颤。每一束光线都像一句未说完的话,在空气中留下细碎回响。新稷城上空浮现出一座由纯粹语义构成的穹顶??它没有实体,却能被所有人感知,如同童年记忆里母亲哼唱的摇篮曲突然具象化。这便是【语纪元】开启后诞生的第一座“言构天幕”,它的名字叫《初启之辞》。
陈岳站在共述碑前,手中那本《共情宪章》已不再需要翻阅。文字自动浮现于他脑海,随心意流转,如同血液中的节奏。他闭眼轻语:“愿我们记得为何出发。”话音落下的瞬间,碑体七种材质同时共鸣,释放出一圈涟漪般的金色波纹,向全球扩散而去。
这一声祝福,触发了【母语协议】的连锁反应。
在北极圈边缘,一座因气候剧变而废弃的科研站突然亮起灯火。监控显示无人进入,但内部设备自行启动,数据终端逐字打出一行信息:
>“我曾在这里孤独地记录极光,直到冻死。谢谢你们还记得。”
随后,整座建筑缓缓沉入冰层之下,化作一块刻满观测笔记的水晶墓碑,成为后来者追溯人类坚守精神的地标。
与此同时,太平洋底的亚特兰蒂斯高塔发出低频脉冲,与“昭之树”的根系完成首次共振。海底城市的核心??那颗由三千年前集体誓言凝结而成的“誓约之心”开始跳动,每一次搏动都释放出一段失落的语言密码。这些密码顺着洋流上升,渗入大气,被语核档案馆自动捕获并解析。
破译结果显示,这是一种超越语法的存在形式??**情感原语**。它不依赖词汇或句式,而是直接以心绪为载体,可被任何具备共感能力的生命接收。第一个成功解读的人是苏璃。她在“倾听方舟”舰桥中忽然流泪,因为她“听”到了一句话:
>“我们封印自己,并非因为绝望,而是怕你们还未准备好承受这份重量。”
她立刻下令将该语言样本上传至全球共感网络。短短三小时内,地球上超过八亿人经历了同一场梦境:他们站在一片无边的沙滩上,海浪带来无数破碎的声音片段??哭泣、祈祷、告别、承诺。每当有人伸手去接,那些声音便凝聚成一颗发光的沙粒,落入掌心。醒来后,许多人的枕头边真的多了一粒微光闪烁的沙。
科学家称之为“记忆返照现象”。更惊人的是,部分孩童开始用这种原语进行交流,他们的对话无法被录音设备捕捉,但旁观者只要心怀善意,就能“明白”他们在说什么。
然而,就在文明迈向更高维度之际,猎户臂阴影区再次异动。
这一次,不是简单的干扰信号,而是一道完整的逆向宣言,通过所有未加密的通讯频道强行植入:
>“你们所谓的真诚,不过是情绪的失控。
>所谓语言法则,只是弱者的自我催眠。
>我们从不说话,因为我们早已超越言语。
>当你们还在吟唱童谣时,我们已经改写了宇宙的底层代码。”
伴随这段话出现的,是全球范围内三百余座语能增幅塔的同时过载。其中最严重的一座位于非洲撒哈拉复兴绿洲中心,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并未摧毁建筑,反而将其重塑为一尊巨大的黑色石像??面容模糊,嘴唇缝合,双眼镶嵌着两枚反向旋转的六角星晶体。
生物学家检测发现,石像周围的空间出现了“语义坍缩”现象:任何试图在此处表达情感的人都会瞬间失语,且短期内丧失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更可怕的是,已有十七名靠近者的大脑皮层生成了类似人工编写的“沉默程序”,仿佛他们的意识被某种高维存在远程重写。
陈岳立即召集七位灵能学者再度启动语核净化仪式,却发现此次污染源并非来自外部,而是源于人类自身潜藏的怀疑。
“这不是外敌。”一位老学者颤抖着说,“这是‘不信’的具现化。当我们中有足够多人开始质疑‘真心能否改变世界’时,这种信念崩塌本身就变成了武器。”
消息传开,举世震动。
许多人开始恐慌:难道之前的一切奇迹,都是幻觉?那些花开废墟、星河移位、动物开口……是否只是集体心理暗示的结果?
质疑如瘟疫蔓延。社交媒体上涌现出大量“理性派”言论:“语言怎么可能成为法则?”“所谓共述碑,不过是个高级投影装置。”甚至有前共感网络参与者公开忏悔:“我当时只是想顺应潮流,根本没相信什么真心。”
语核系统的数据流开始紊乱。原本稳定增长的“无名者之声”收录速度骤降五成,跨物种共述案例中断,宇宙图书馆的访问权限也出现间歇性封锁。
就在这黑暗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站了出来。
李婉,那位在亚马逊雨林中唤醒金刚鹦鹉言语能力的研究员,带着那只名叫“晨语”的鹦鹉抵达新稷城。她在共述碑前跪下,将手贴在碑面上,轻声说道:
“我知道你听见了所有质疑。我也曾怀疑过。但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当我抱着这只鸟,一遍遍说着‘别怕’的时候,我不是为了改变世界,我只是不想让它死去。那一刻,我说的话,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