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太后取出帕子,弯腰替郑皇后擦了擦,又道:“反正哀家年龄大了,觉也少,就随你走一趟。”
郑皇后一听这话,顿时感激涕零:“多谢母后。”
不多时,婆媳俩于茫茫夜色赶到紫宸宫。
文宣帝正与重臣们商议对戎狄细作的安排,听得宫人禀报赵太后来了,一时愣怔。
“母后如何来了?”
文宣帝起身去迎,却是不敢看赵太后的眼睛。
赵太后也知今夜事发突然,不但牵涉国事,还牵扯到家事。
而自己这个长子,一向敏感多疑。
“听说你这么晚还在议政,哀家放心不下,过来看看。”
赵太后边说边瞧着皇帝的脸色,果见眉宇间透着一股淡淡的灰青色,心下也不禁微沉。
“时辰也不早了,谋逆之事琐碎繁多,也不急于一时。这样吧,你先去歇息两个时辰,让刘相他们也缓口气。”
赵太后温温柔柔说着,还拉住文宣帝的手,一脸慈爱:“你是年轻力壮扛得住,可刘相他们都上了年纪,也得体恤他们一二,你说呢?”
文宣帝看着那只柔软的、温暖的手。
恍然又在梦中。
自五月在紫宸宫大吵一架,母子之间的关系已降至冰点。
可这一刻,他竟又产生一种“母后还是在意他”的错觉。
文宣帝的喉间再次酸涩难掩。
赵太后也不等他说,便雷厉风行吩咐宫人们给几位大臣安排休息处,又亲自扶着文宣帝到了寝殿,看着他在龙床躺下。
昏黄烛光下,赵太后看着躺在床上的长子,仿佛就如天底下无数个慈爱母亲一般,温声道:“睡吧,事是忙不完的,明日再忙也是一样。”
这一幕美好的让文宣帝惶恐,他也如一个做错的孩子般,看着床边的赵太后:“母后,朕……”
“别说了。”
赵太后似是猜到他要说什么,眸底迅速闪过一抹晦色,又很快恢复温柔平静:“现下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说,闭上眼,睡吧。”
文宣帝:“……”
从小他就知道,母后有一双很漂亮的眼睛。
那双眼睛每次深深看向他,他都无法违逆她的命令。
只能努力地做得更好,叫她更加满意。
宫灯里的烛光静静燃烧着,寝殿内一片静谧。
良久,赵太后才从床边起身,临走时,看着皇帝熟睡时紧拧着的眉头,脚步稍顿。
这孩子。
从小到大,心思最重。
心底叹口气,她弯腰,替他掖了掖被角,方才放下幔帐,放轻脚步离去。
寝殿外,郑皇后还撑着困倦等着。
一听脚步声,赶忙迎了上去:“母后。”
赵太后看了眼连月来瘦了一大圈的长媳,语气稍缓:“他睡下了。”
郑皇后长舒口气,眼眶红红的朝着赵太后屈膝:“有劳母后了。”
赵太后没多说,只抬眼看向天边那轮白玉盘般的圆月。
都说养儿一百岁,常怀千岁忧。
宫里这个倒还算听话的歇下了,却不知宫外那个最不叫人省心的刺头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