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猜想“但列车的下一个站点是很有可能……
刚开始听到消息,他们也是不信的,后来有和北边几个城市合作救援的下属亲眼见到,又有上面发下来的关于列车的各种视频资料,他们才相信了。
但即使相信,最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没怎么把这辆车当回事儿。毕竟虽然是辆让人惊讶的飞车,还可以载人,但他们也不是没有见过大型客机,那辆车一次也不过就能载一百人而已,还不如飞机呢。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到列车上突然出现自动贩卖机、增加车厢以及设立新站点。
好多人这才看到了这辆列车所蕴含的无限可能。
自从暴雨和异变以来,虽然官方从来没有在正式文件中公布和称呼现在的时代为末世,但是在所有人心里,人类社会确实是已经迈入末世纪年了。
尤其是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人类的生存环境也越发的恶劣。
物资的紧缺,腐烂的尸体,攻击性越来越强动作也越来越敏捷的丧尸,可能会爆发的各种疫病,还有即使有了热武器也依然会存在的各种牺牲,不断逝去的生命……
基层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报上来新的统计数据,看着那表格里的伤亡人数,没有人会不痛心。
这时候,看着A市B市报上去几乎每天都是个位数字的伤亡统计数据,其他地方的领导就真的有点嫉妒了。
离这三个城市最近的几个城市例如K市的领导和人民尤其嫉妒。
这几天,去城墙上巡查过的领导们都在不同的角落里听到过值守的队员和市民们在悄悄地羡慕,听得多了,他们心里也不由得有了点想法。
会议室里,另一位领导接上了之前的话。
“我倒是也想啊,但咱们这儿就是没有你能怎么办呢?”
说着,该领导叹了口气,“那车在哪落地又不是咱们说了算的!”
这车从开始出现,到后来增加站点,都是突然间发生的事,他们也是直到列车的站牌上显示了才知道的,根本就没有他们讨论甚至是建议的空间。
“唉,这列车下次要是设置新站点能听听民意就好了。”有人畅想。
“就是听取民意也不一定就落在咱们这儿啊?咱们K市现在才有多少人口?”
本来K市就是一座古城,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和老建筑,所以开发一直受限,在国内稍微有点知名度的也就文旅产业。
但要想只靠文旅产业就支撑住整个城市的经济,那显然是不行的。
因此,K市这些年人口一直在外流。上个世纪原本有六七百万的人口,近些年人口普查只剩下四五百万了。虽比起来省内的其他的小城市来说发展还行,人口也不算少,但比起来那些大都市就差得远了!真要拼人数许愿,他们是拼不过的人家的。
“但列车的下一个站点是很有可能设置在我们这里的。”
一道声音从角落里响起,但因为会议室里当下没人说话,所以即使这声音不够响亮,也依旧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会议室里的众领导循声看去,就看到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正看着他们。
年轻人坐在角落里,面前摆着一台笔记本电脑。显然是新上任的会议秘书,被临时抓来做会议的记录员的。
年轻人的话让领导们都起了兴趣,“哦?为什么?你说说看。”
沐浴着鼓励的目光,年轻人手指在键盘上轻敲了几下,下一秒,会议室大屏上就出现了K市包括K市北部ABN三个城市的地图,上面用小红圆点标注的,赫然就是目前已经存在的列车站点。
光标在地图上滑动,年轻男孩子的声音也随之响起。
“我们可以看到,这是目前那辆列车已有的站点。在对这三个站点进行测距之后发现,每两个相邻站点之间的距离大都在八十到九十公里……”
“大概对列车出现以来,列车的收入情况进行估算以后,根据我以前看过的有些类似的文艺作品,我有了一个猜想,或许列车站点的增加和车厢的增多与列车收入的晶核有关系……”
“依照现有的有限数据,我们可以推测下一个站点或许就在距离N市站点八九十公里的范围内,依照这个距离范围画一个圈,刚好可以囊括我们市北边的区域……”
年轻的男孩子一句一句地说着自己的猜想,越说心里越有底气,声音也越来越洪亮。
男孩子叫张择,是K市本地人,就在K市本地上大学。虽然不是什么重点高校,但好在离家近,平时没课或者周末的时候都可以回家。
他们学校历史悠久,校园里的建筑设施也都很老了。暴雨刚开始那两天,因为排水不畅,所以学校宿舍楼前的大片空地都被水淹没了,甚至下水道里还开始返水上来。住在顶楼的同学过的甚至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日子。
张择想从宿舍出去吃个饭,来回都异常艰难。于是,看着课表上没课,他就收拾了一下东西坐着公交回家去了。
当时宿舍里的同学知道他回家还很羡慕,却没想到那句漫不经心说出口的“拜拜”就是最后的诀别。
异变发生后,K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几个大学是最先沦陷的。从那天开始以后,他就再也没有收到过关于同学们的消息。当时的他也没心情关注那么多,毕竟他们家里的处境虽然比学校要好,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们家三代同堂,父母和爷爷奶奶依旧住在一起,姥姥姥爷因为舅舅一家在外地工作,他们不愿意离开老家,所以平时也由作为大女儿的母亲就近照顾。
异变之后,家里所有人都幸运地没有变成丧尸,甚至很快就被转移到了安全地点,但要养活一家七口,也不是件轻松简单的事情。
被救援来到古城之后的第二天,张择就出来找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