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大家都没经验。热心的吴大嫂抢着上阵,站在了售卖窗口的最前排。
看到进来的人踌躇不前,吴大嫂本来还准备把脑子里酝酿好的吆喝喊起来,却不想话到了嘴边还没张口,就已经有不少人激动地围上来了。
“这烧饼怎么卖的?”
“小米粥多少钱一份?”
“你们是之前通过考核的人吗?列车招聘你们来就是来做餐车的?”
“以后餐车会一直开吗?一日三餐都有?”
“通过考核就能来餐车工作了吗?有没有让你们签署什么不平等协议?”
……
一个一个的问题像是连珠炮一般击打在厨房众人的脸上,让人几乎来不及回答。
没有经验的人已经被这场景搞得亚历山大,四个帮工只有吴大嫂勉强能应付得来。
“都是用晶核支付的,三个晶核一个,下面有投币口,你们付钱点单就行。”
吴大嫂一一边说着一边把一个烧饼夹到盘子里,金属夹子和酥脆的烧饼一接触,烧饼的外皮就开始碎裂,掉了一盘底的渣子。
“都是用粮食早上现做的,放心吃。”
旁边的蒋东也用勺子在锅底搅动了两下,“小米粥跟烧饼一样,都是三个晶核一碗,早上熬了两个多小时呢,你看,黏糊糊的。”
说着,他手一抖,金灿灿的小米粥沿着大铁勺的周边就像是瀑布一样的落了下来。
吴大嫂趁热打铁,“听说外面一盒拌面就五六个晶核,那面也才一百来克,还得你自己找水,这一个饼一碗粥也才六个,能把肚子吃个溜圆,多熨帖啊!”
蒋东也帮腔道,“那烧饼都是我们厨房师傅做的,一个面剂子绝对不少于一百八十克,比去自动贩卖机买实惠多了!”
第103章最后一个名额夏老爷子心里自有杆秤。……
夏老爷子家选的帮工是他的小孙女,夏依然。小姑娘今年才十五岁,父母都在异变中没了,全家只剩下了她一个。
这次虽然跟着一起上了车,爷爷叔叔伯伯们也都愿意带着她,但夏老爷子对这个双亲俱失的孙女总是忍不住多考虑几分,因此这个帮工的活儿才能落到夏依然头上。
夏老爷子心里自有杆秤。
儿子们都大了,不需要操心,其他的孙子孙女包括外孙都有他们的父母看顾,只有这孩子只能由他管。
现在他还活着,看在他的面子上叔伯姑姑们能多照顾几分,等他没了,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因此这帮工的活儿,夏老爷子先安排给了小孙女,算是个保障。
家里其他人未必没有意见,但全家都是靠着老爷子才能在车上有一席之地,这时候,不管是因为面上情还是其他的,没有人跟老爷子唱反调。
小姑娘夏依然虽然没进过厨房,但好在勤快,眼睛里有活儿,早上淘米洗菜的活儿抢着做,现在看到人来了,也照着吴大嫂和蒋东的样子比葫芦画瓢。
“大哥,这边还有腌好的萝卜条,两个晶核就能买一小碗,不管是配烧饼还是小米粥,都很解腻。都是新鲜菜,萝卜都是今早我刚洗的。要不要来一碗?”
旁边闷不吭声的江婉见了,不愿意落后,“那个是泡的,我这边这个用辣椒油拌的也好吃,价格也一样的。”
食物不断地散发着香气,钻入乘客们的鼻孔,挑动着味蕾和神经。
几乎就是在各人刚介绍完的时候,就有人开始点单了。
一份份的早餐被盛进餐具里放到托盘上交到每一个点餐的人手中。
餐车原本空荡荡的座位被三三两两地填满,后厨里忙活的黄丽萍和吴大勇等人手上动作不停,看着不断进来的人心里充满了干劲,吴大勇卷饼的手更是快到几乎看不见影子。
今天早上安排任务的时候,夏老爷子已经制定好了餐车的薪资制度。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所依循的原则自然是多卖多劳多得。
每个上工的人手环里都有自己每天的薪资记录,以晶核为单位。等到了月底结算之后,他们就可以用个人账户里的晶核在列车上直接兑换想要的东西了。
不只是自动贩卖机和餐车里的东西,他们甚至可以申请选购系统商城里的某些必须的生活物资,像是更实惠的米面粮油之类的。
每次一想到这个,所有人都充满了干劲。
到了发车时间之后,列车缓缓升起。而这时,在前面车厢的其他人也都陆陆续续地听说四号车厢后面的餐车。一时之间,每节车厢通向后面车厢的走廊和门全都挤满了人。
国人看热闹的天性哪里都在,即使听说了之后没打算去餐车买早饭的人,也不可免俗地想要去餐车看看,哪怕只是增添些与别人的谈资呢?
也因为这种心理,随着列车的前行,餐车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甚至早上准备的餐点被提前卖完了之后,依然有源源不断地人往餐车这边来。而这时,距离到达下一个站点还有将近半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