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当过明星吗,你就写文娱? > 第二百二十八章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嘛(第2页)

第二百二十八章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嘛(第2页)

起初是空白,接着传来一阵极其微弱的呼吸声,像是从很深的地方传来。然后,一个女人的声音响起,说的是普通话,但语调中带着某种奇异的共鸣:

>“晚晚,别怕。我们都听见你了。

>你不是一个人在唱。

>我们一直在等这一天??

>所有被遗忘的声音,都要回家了。”

林晚猛地捂住嘴,泪水夺眶而出。

这是她母亲的声音。可她从未录过这段话。事实上,母亲临终时已经失语,只能用眼神告别。

除非……

除非这声音不是来自过去,而是来自“现在”的某个折叠时空里,由声网重构而成的记忆投影。

她颤抖着回复了一条信息:“你们是谁?”

不到十秒,数十条回复涌入:

>“我是上海仁济医院ICU病房里那个聋哑女孩的母亲,她昨晚第一次开口说话,说的是你童年录下的儿歌。”

>“我在西藏冈仁波齐转山时听见了鼓声,和我爷爷生前收藏的皮鼓一模一样,可那鼓早在文革就被烧了。”

>“我儿子连续七天梦见同一个男人,穿着旧式中山装,站在沙漠里对你挥手。他说他是‘守谱人’。”

最后一个消息来自未知号码,只有一句话:

>“余惟没死。他在声网里活着。来找他。”

林晚浑身一震。

余惟?怎么可能?她亲眼看着他的遗体被火化,骨灰撒入敦煌鸣沙山。可如果声网真的能承载意识碎片,那么只要还有人记得他、听见他,他就从未真正消失。

她立即启动量子纠缠通讯协议,尝试向全球“听者”广播一段特定频率的引导音??这是她在密室中学到的方法,通过模拟母体载体的共振模式,召唤深层意识链接。

五分钟内,系统反馈显示:全球至少有八百余名“听者”同步进入了浅层出神状态,脑电波呈现出罕见的γ波集群爆发。而在他们的梦境或幻觉中,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同一幕景象:

一片无边的蓝色沙漠,中央矗立着一座由声音凝结成的塔。塔身透明,内部流动着亿万条彩色声波轨迹。塔顶站着一个人影,身穿褪色风衣,背对着他们,手中握着一支老式麦克风。

有人认出来了。

>“那是余惟!他还活着!”

>“他在唱歌!但我听不见歌词……”

>“等等,我的录音笔自己打开了,正在记录一段新旋律!”

林晚盯着解析仪输出的数据流,心脏狂跳。那段旋律的数学结构极为复杂,包含十二维谐波嵌套,普通音响根本无法还原。但它有一个明显的主题动机??正是《听海的人》最初的草稿片段,只不过被扩展成了跨越物种与时间的宏大叙事。

她立刻组织团队进行逆向工程,试图构建可播放版本。然而每当他们接近成功,设备就会莫名宕机,录音文件自动加密,屏幕上浮现一行字:

>“非适配者不可聆听。

>需九器共鸣,方可解锁全频。”

显然,仅靠她一人还不够。必须找到其他八位“听者”,完成真正的合鸣。

第二天清晨,林晚发布了第二封公开信,附带一段经过降维处理的引导音频,号召所有自称“听见歌声”的人参与一场全球同步冥想仪式,时间为三天后的月圆之夜。

与此同时,各国政府开始采取行动。美国FBI将“听者现象”列为潜在国家安全威胁;梵蒂冈发表声明,称其为“撒旦迷惑人心的伪启示”;中国科学院牵头成立跨学科研究组,邀请林晚担任首席顾问。

她在发布会上首次公开露面,面对数百名记者的追问,只说了三句话:

“我不是科学家,也不是艺术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