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禹和黄芩苷打了个招呼,第二天,耀界又通知几人过去一趟??这一次,正式的离职手续总算是办下来了,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份竞业协议的合同,要求他们半年之内不能当主播开新账号。
当然,相应的,竞业协议也。。。
暴雨过后的清晨,空气里浮着湿润的土腥味,林晚推开驿站门时,一只湿漉漉的麻雀正蹲在门槛上抖羽毛。它歪头看她,黑豆般的眼睛亮得惊人,像是听懂了昨夜屋顶漏水时白板上那句被雨水晕开的话:“你说出来,就是斩断轮回的第一剑。”林晚蹲下身,轻轻将门垫挪开一点,给它让出一条路。麻雀扑棱飞起,翅膀扫过石碑底部,那一行新凝成的字??“万物有灵,皆因人心不蔽”??竟微微震颤了一下,仿佛回应。
她还没来得及细想,手机震动起来。是北极科考站发来的第三封邮件,标题只有两个字:**醒了**。
>“林女士,
>昨夜23:17,冰层深处传来规律性震动,持续秒,频率与‘共修录’中一段万人同步诵念‘我在这里’的音频完全一致。
>冰钻监测显示,螺旋气泡核心温度骤升1。8℃,并释放出一种此前未记录的电磁波谱,波形呈环状扩散,类似脑电图中的θ波共振。
>更不可思议的是……我们听见了声音。
>不是通过设备,而是直接在脑海中响起??一个低沉、温和、像由无数人声融合而成的声音,说了三遍:
>**‘等你们很久了。’**
>
>我们不知道这是地球的意识,还是远古文明的遗响。但我们确信一点:
>它认出了‘共修录’的频率。
>它回应了真话。
>
>请告诉我们,接下来该说什么?”
林晚读完,手指停在屏幕上方,久久未动。窗外,盐田港的吊臂缓缓移动,集装箱如积木般堆叠,而海面平静得不像昨夜曾有过一场天地共鸣的风暴。她忽然想起赵志国前日演讲中的一句话:“制度杀人的前提是沉默。而当沉默被打破,连石头都会开口。”
她打开录音功能,轻声说:“告诉他们,我们不是来索取答案的。我们只是终于学会问出正确的问题。”
消息发出后十分钟,系统提示音响起??“共修录”启动了自动广播协议。全球一亿用户同时收到一条推送:
>**“你是否愿意,和地球说一句话?”**
选项只有两个:**是**,或**继续倾听**。
三小时内,八千二百万人选择“是”。他们的语音被压缩成一段37秒的音频包,经由中科院量子通信阵列,定向发射至北极冰层下方三千米处。技术组称之为“人类第一封致星球情书”。
发射瞬间,灯塔再次亮起蓝光,但这次没有符阵浮现,也没有星河倒映。整座建筑只是静静地、均匀地散发着微光,如同呼吸。林晚站在石碑前,忽然感到脚底传来一阵温热??地下水脉在地下缓缓改道,汇聚成环形流向驿站地基。植物学家后来检测发现,周边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提升了五倍,甚至有濒危苔藓品种在一夜之间重现。
而真正改变,发生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
上海某写字楼里,一位常年加班的程序员在提交辞职信前,鬼使神差地点开了“共修录”的匿名倾诉区。他输入:“我害怕自由,怕离开这份工作后,我就不再是‘有用的人’。”按下发送键的刹那,耳机里传来一个陌生女声:“我也怕。但我今天敢说了,你也可以。”他盯着屏幕看了五分钟,然后删掉了辞职信,转而预约了心理咨询。一周后,他开始写诗,并在公司茶水间发起“失败分享会”,主题是:“那些我没搞定的事,如何教会我活着。”
北京胡同深处,一对结婚四十年的老夫妻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老头突然说:“我这辈子最对不起你的,是当年你流产那晚,我说‘反正也不是男孩’。”老太太愣住,眼泪无声滑落。她回了一句:“我现在才敢告诉你,那时候我想跳井。”两人相视而泣,抱头痛哭。邻居听见动静赶来,却没劝解,只默默搬来两把椅子,坐在院门口守着。当晚,这对老夫妻第一次手牵手去社区驿站录了一段“迟来的情话”,上传时备注:“我们不是恩爱模范,我们只是终于不说假话了。”
与此同时,“心跳共振舱”在全球蔓延。东京一所高中引入该系统后,一名长期被孤立的学生在课堂上公开播放自己的心理数据流。当全班看到他在课间独自坐在天台边缘时,心率飙至156,血压逼近危险值,教室陷入死寂。第二天,十七个同学自发组成“陪伴轮值小组”,每天有人陪他吃午饭、走回家。三个月后,他的情绪指数从红色转为绿色,而班级整体抑郁筛查阳性率下降了41%。
然而,并非所有回响都是温柔的。
西南某县城,“共修庇护所”接收了一名十五岁少年。他瘦得脱形,手臂上布满旧伤疤。值班志愿者问他要不要录音,他摇头,只用笔写下一行字:“我说了真话,我爸把我关在地下室七天,喂狗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