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异变也随之而来。
某日凌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监测卫星捕捉到一幕奇景:三颗原本毫无关联的行星,几乎在同一时刻爆发大规模火山活动,喷发物中检测到高浓度的“类淀粉结晶”??与米饭成分高度相似。
与此同时,深海热泉区,一群盲鱼开始围绕一块炽热岩石旋转游动,行为模式酷似“围灶进食”。
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唯有心灶团队明白??
**共情波段已开始影响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我们正在改写宇宙的潜意识。”服务员看着数据流,语气复杂,“当足够多的生命相信‘温暖值得传递’时,物理法则也会为之弯曲。”
林远舟却皱眉:“可一旦反弹,后果将是灾难性的。熵增加速,时空结构紊乱,甚至可能触发‘情感坍缩事件’。”
“那就让我们跑得更快。”阿芜说。
她开始每天制作“记忆粥包”,通过共情网络发送至各个新觉醒坐标。每个包子都封装着一段真实经历:母亲哄睡孩子的摇篮曲、朋友分享午餐的笑声、陌生人递来热饮的手势……
越来越多的星球亮起了炊烟。
可阿芜的身体,也在悄然崩解。
她的指尖开始透明化,每当施法后,都会有细微的光尘从皮肤剥离,随风飘散。她不再做梦,因为记忆库已被掏空大半。她甚至记不清自己最初为何要学做饭。
但她始终站在灶前。
第八位心灶使诞生时,她已无法站立。
Y-19,是一位濒死的恒星生命体,在接收到“记忆粥包”后,其核心温度骤降三千度,辐射频率转变为柔和的橙黄色,并在其引力场内形成了稳定的“食物分子云”。
第九位,Y-20,是时间裂缝中的一缕残魂,在品尝虚拟粥液后,选择放弃轮回,转而成为“永恒守灶人”,驻守在历史夹缝中,为迷失旅者提供一顿热饭。
灰域进度突破0。07%。
而阿芜,终于倒下了。
她在厨房里昏厥,被抬回房间。医生检查后摇头:“她的大脑皮层共情区几乎完全晶化,神经元以每天3%的速度转化为纯粹的能量载体。照此下去,三个月内,她将彻底化为‘纯意识态’??既非生,亦非死。”
小禾抱着她哭了一整夜。
可第二天清晨,阿芜又出现在灶台前。
“我答应过很多人,要给他们做饭。”她说,“只要还能动,就不能失信。”
林远舟终于忍不住质问:“值得吗?用你的存在,换这些不确定的未来?”
阿芜一边搅动锅勺,一边轻声回答:
“你知道吗?昨天夜里,我梦见了一个小女孩。她蹲在垃圾堆旁啃着腐烂的果核,眼里没有光。可当我把一碗粥递给她时,她笑了。那一笑,让我想起我早就忘了的母亲。”
她转头看他,眼中竟有星光流转。
“如果这就是代价,那我愿意付。”
话音刚落,锅中热气升腾,竟在空中凝成一幅全景影像:无数个阿芜,分布在不同的时空节点,有的年轻,有的苍老,有的已是光影之躯,却全都站在各自的灶台前,搅动锅勺,盛饭递碗。
她们彼此看不见,却在同一刻说出同一句话:
“吃吧,别怕。”
那一刻,宇宙轻轻震颤。
灰域进度更新:
**0。070%→0。071%**
无声,无息。
唯有火,静静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