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状元郎 > 第二百八十二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第2页)

第二百八十二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第2页)

“当然。”他握住她的手,“等春暖花开,我带你回江南,去给她上香。我要告诉她,她的儿子娶了一个比梦里还好的妻子。”

两人相视而笑,茶烟袅袅升腾,在月下织成一片朦胧。

然而,宁静未久,次日清晨,一道密信悄然送达。

苏录拆开一看,眉头骤紧。

信是恩师李阁老所书,字迹急促:

>“子衡吾徒:

>殿试虽毕,然朝局暗流汹涌。近日北虏遣使求和,索要岁币百万,兼请割让河套之地。内阁议而不决,陛下震怒。更有奸佞进言,称汝《安邦策》中‘裁冗官、核屯田’诸策动摇国本,欲借机弹劾,废汝官职,逐出翰林。

>此事牵涉甚广,或为权臣试探新政之举。汝宜谨言慎行,勿轻发言论。然若缄默,则新政难行;若发声,则恐遭构陷。

>老夫年迈,力不能支。惟望汝以智周旋,保全自身,方能图长远之计。

>切切!勿泄此信。”

苏录读罢,久久不语。

窗外阳光正好,鸟鸣清脆,可他心中却如乌云压城。

原来,功名到手,并非终点,而是风暴之始。

他将信焚于炉中,转身步入书房。墙上挂着《资治通鉴》,书案上摊开着《安邦策》原稿,墨迹犹新。他凝视良久,忽然提笔,在稿纸空白处写下八个字:

**“宁负功名,不负卿;然既得功名,岂可负国?”**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退。

三日后,早朝。

皇帝端坐龙椅,面色阴沉。兵部尚书陈?出列奏报:“北虏遣使至京,态度倨傲,索银百万,割地千里。若不应允,即刻南侵。臣以为,边患已久,宜暂以财帛换太平。”

话音未落,户部侍郎周延立即反对:“不可!国库空虚,去年税赋不足三成,军饷拖欠数月。再增岁币,恐激起民变!且河套乃屯粮重地,若失,则西北门户洞开!”

二人争执不下,殿上鸦雀无声。

就在此时,一道清朗之声响起:

“启奏陛下,臣苏录有本启奏。”

众臣愕然回首??新科状元,尚未授官,竟敢首先进言?

皇帝微微挑眉:“准奏。”

苏录整衣上前,躬身道:“臣以为,和战之间,不在金银土地,而在国势强弱。今日割一城,明日索十邑,后年必欲裂土分疆。与其屈辱苟安,不如整军备战!”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陈?冷笑:“黄口小儿,懂什么军国大事?你可知一战之费,动辄百万?将士血染沙场,百姓流离失所?”

苏录毫不退让:“正因为代价沉重,才更要慎战而敢战!若一味退让,敌愈骄,我愈弱,终有一日,纵倾国之财,亦难赎寸土!”

他顿了顿,声音转沉:“臣昨夜查阅兵部档案,发现边镇屯田荒废者十之七八,军户逃亡者逾十万。而京营将领,多以权贵子弟充任,平日饮酒作乐,不知弓马为何物。此非外患之忧,实乃内腐之疾!”

张居正猛然睁眼。

皇帝神色微动。

苏录继续道:“故臣请陛下下诏:一、清查边镇屯田,责令复耕,所得粮秣专供边军;二、裁撤京营冗员,择勇武之士补缺;三、设立‘战功爵’制度,凡杀敌立功者,不论出身,皆可授爵赐田;四、暂停一切非紧急工程,节省开支以充军费。”

每一策出,皆如利剑刺破迷雾。

殿上寂静如死。

良久,皇帝缓缓开口:“苏录,你可知这些举措,会触动多少人的利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