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跳出来,指责罗洋在云县的扶贫工作只是表面文章,实则并无突出政绩。
有人散布流言,说罗洋能升这么快,都是仗着岳父的权势。
还有人故意给罗洋分配一些棘手的任务,想看他的笑话。
罗洋一一化解,不卑不亢。
同时,他埋头苦干,廓清谣言。
一个个出色的工作业绩,是最有力的反击。
功夫不负有心人。
渐渐的,那些怀疑和质疑的声音少了。
越来越多的同志开始认可罗洋的能力,主动与他交往、合作。
就连一直与罗洋针锋相对的王常委,也不得不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
一次酒席上,王常委喝得醉醺醺的,竟拉着罗洋絮絮叨叨了起来。
“小罗啊,我一开始就看出来了,你是个有能耐的。就是太年轻,火气太盛。我那些手段,都是为了给你上上课,让你尽快成熟起来。”
罗洋微微一笑,恭敬地给王常委斟满了酒。
“王常委,您这是醉话啊。您的手段,我可从来就没学会过。论想事摸清对手底细,我都是跟您学的。”
王常委乐得眯起了眼。
“哈哈,小罗,你这张嘴,比我这老油条还能说。天天跟我斗,你也不嫌累。不如咱俩联手吧,你看如何?”
罗洋心头一动。看来是时候放下成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了。
“王常委这话我爱听。您是前辈,我正需要您这样的人来指点迷津。今后东海的发展,还要多仰仗您的智慧和经验啊。”
就这样,罗洋用真诚和胸怀,化干戈为玉帛,逐渐赢得了常委会其他成员的认可。
而他也从这些斗争中,学到了宝贵的政治经验和处世智慧。
常委会那口大缸,对他来说,已经不再是束缚,而是展翅高飞的舞台。
这天一大早,罗洋刚踏进办公室,秘书小李就急匆匆地迎了上来。
“罗常委,常委会委员长王委员长让您一到办公室就去他那里一趟,说是有要紧事。”
小李一脸的紧张。
罗洋心头一紧。
委员长亲自找他,看来是有要紧的事了。
“好,我知道了。你去准备一下材料,一会儿我可能要开会。”
罗洋叮嘱了一句,便快步走向委员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