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471章 笑话(第2页)

第471章 笑话(第2页)

“本来昨天郑家要大摆宴席的,结果就是临时又通知取消了,闹的沸沸扬扬,丢脸丢大了。”

“清河崔氏的鄢陵崔世枢,本来也说昨日送女进李家,李逸也跟他们要赔门财,然后崔世枢派人找李逸悔亲,李逸也痛快写了封书信,算是把崔氏女退还了。”

李世民都有点琢磨不透了。

搞这么大个动静,彻底得罪了荥阳郑氏第三房和清河崔氏鄢陵房,最后又收下了郑氏女,却把崔氏女退了。

“陛下有什么反应?”

“暂时不知,但据说太子是大发雷霆的。”

李世民听说建成大怒,倒是哈哈笑了起来。

长孙无忌叹道:“李逸可是真够种的,敢向荥阳郑和清河崔要陪门财,还玩真的,这样也好,彻底撕破脸,咱以后也不用担心他是否可靠了。”

李世民纠正他:“无逸当初还没入仕时,就已经跟我心连心了,他一直都拒绝东宫,这份忠心是不用置疑的。”

风清云淡,天高气爽。

正适合郊游。

十八位学士很快都到齐,李世民很贴心的为这十八位都准备了舒适的马车。

都是双马拉车,车厢宽敞,坐垫舒适。

这十八人,大都是秦王府和天策府的文官,也有兼职大行台的。

最主要的当然是年富力壮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左膀右臂,房谋杜断。

其余一众学士,六十多岁的就有六个,陆德明甚至已经七十岁了,除了原来秦王府旧部,也有不少是这两年灭其它势力后归附朝廷后,安排到他麾下的。

比如陆德明孔颖达,两个大儒,原都是洛阳国子监的国子助教,如今到长安,也还是国子助教,并没在秦王府或天策府任职。

苏世长原也是王世充部下襄州行台仆射。

褚亮曾是薛举黄门侍郎,虞世南是窦建德黄门侍郎,许敬宗、魏征都曾是李密记室,薛元敬薛收,跟在洛阳被斩的薛德音那是叔侄三,被称为河东三凤,李渊后宫薛婕妤的娘家人······

这十八人,都在秦王府兼职学士,原职最高的于志宁是天策府从事中郎,从四品下,然后就是房玄龄杜如晦他们,他们是大行台郎中,五品。

大多都是本官六七品的,记室、主簿、参军、文学、典签等。

也正因这些人原来来自数方势力,本身官职也不高,但名望挺高,大多是些较清贵而不要的官职,李世民拟了这么张名单,说要开文学府,在长安安心读书,

李渊也是痛快的就答应了。

秦王要是留在长安,天天带着一群彪悍武将去打猎什么的,李渊可能都要有些睡不踏实,

可能征善战的秦王要跟一群没啥实权的文官读书,李渊巴不得。

这十八人,有擅长经学的,有号称肉谱的专研究谱牒的,也有编史书的,

还有国子监教书的,当然也有书法极好的宗师,

名声都不错,某一方面还是宗师级人物,但没啥重要职掌。

李世民本来想把孙伏伽、张河、苏威、李纲、云定兴、裴世矩等也纳入学士府的,可李渊直接把这几个名字划掉了,说孙伏伽张河他们职事重要,无暇兼职学士,苏威、李纲、云定兴又太年迈,裴世矩又在东宫任职等。

最后苏威,换成了他孙子苏勖。李纲换成了苏世长,裴世矩换成了蔡允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