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形寨是代州入蔚州的必经之路,也是最近的路,高开道急着夺回地盘,这是优先选择。”
高开道当然也可以选择先出雁门关,进入朔州,沿桑干河而下,经云州再到蔚州北燕州。
但得多绕上好几百里。
他又怎么可能舍近求远?
何况,攻打瓶形寨,背后就是雁门,那有十余万突厥大军为后盾呢。
别说高开道仅是个盐贩出身,就算是换成其它人,大多数也会来打瓶形寨的。
李逸与诸将巡视关口,
这里距离代州繁畤县有一百三十里,重新扩建加固后,关门城台上建三间单层门楼,内侧建百米见方的瓮城。
关门后便是瓶形寨,
隋代重修过的长城,在山脊上蜿蜒起伏,到山顶依山就势折了个大弯,相当于顺坡沿下来两面墙,于是在低处又另建两道墙连接,就形成了一座扼守长城关口,形状不规则的城堡,以周围地形如瓶,而称为瓶形寨。
在这个瓶形寨的西南二里许外,还有一座屯堡,周围九百余丈,占地数百亩,据说原本是隋朝时修建长城时所建,修长城的工匠民夫等居住于此,
后来驻军、屯垦。
而现在,被刘黑闼拿下后,经过抢修加固,这里成为长城关隘瓶形寨的外围城堡。
屯兵驻守,城堡四向置门,南北二门外还有瓮城,并各有大城楼一座,小角楼两座。
这堡城虽不如瓶形寨更险,可也是依地势而建,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瓶形寨、屯堡,双重防御。
屯堡外,是刘黑闼忙里偷闲,组织人刚开垦的一块块荒田,抢播种下了荞麦、糜子等庄稼。
“我们播种了两千来亩地,”刘黑闼指着那一块块的田地,时间有限,只能是粗耕粗种。
简单整理了下田地,撒下了希望的种子,等到秋天,多少总能有些收获。
各处巡视一番,
李逸信心十足。
晚上,他住在瓶形寨里,吃着荞麦碗托,这荞麦碗托一点不输苦荞凉粉。
“色泽青翠,口感柔韧筋道,滑嫩细腻,这味道真不错,怎么做的?”
“也挺简单,咱这地就是荞麦种的多,把荞麦去壳碾成糁子,再经过浸泡、锤打、搅拌、过滤,蒸熟后就成碗托了。
不过刚蒸好后还要用筷子奋力搅动,这样能更筋道,最后晾凉,拿刀划成小条条,就能吃了。要是佐上蒜泥,放上咱河东的醋,那就更美味了。”
李逸吃了一碗还嫌不够,又来了一碗。
正吃着呢,家将宋义匆匆进来。
“阿郎,关城堡城点燃了烽火,敌人来袭!”
李逸继续吃着碗托,“几柱烽火?”
“四柱!”
“来敌万人以上,方点燃四柱烟火,看来高开道终于到了。”李逸三两下把剩下的荞麦碗托吃完,一抹嘴,起身前往关城门楼。
夜色下,
一条火龙从南边蜿蜒而来,一眼望不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