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廓那日果决的抛弃了五千幽州骑兵同袍,头也不回的带着兵马往东北急撤。
一路马不停蹄,日夜兼程,顺白登河、雁门水,提心吊胆的最终撤回到了北燕州,
军驻柴沟堡。
到了此时,王君廓才终于能安下心来,思考接下来该应对的局面。
这些天,
王君廓一直严密封锁着云中城下的战事消息,特别是他们撤退后李逸就率军杀到,击退了敌军的消息。
他严格封锁,
一万多兵马,还真以为大总管李道玄已经全军覆没在云中城下,以为敌军正在身后追击,
一路上丝毫不敢停留,跑出几百里回到柴沟堡。
到此时,他们都还不知道,淮阳王没有殒落,五千幽州骑兵袍泽也没战死。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
这消息早晚会传来。
王君廓面临着一个很棘手的困境,不管怎么说,那天他没有按约定行事,坐视李道玄被围,没有救援,还率军脱离战场撤离。
如果李道玄死了还好,死人不会辩解,他可以把许多脏水往李道玄身上泼,把责任全归究于他,
他还能给自己弄一个挽狂澜于既倒,保住了一万多兵马的功劳。
可现在,
李道玄没死,
甚至那五千幽州骑兵,伤亡好像也不多。
人在雁门的李逸,都带着万余兵赶到了战场,还直接杀过去了,从敌人重围中解救了幽州骑兵,解救了宗室淮阳王。
可他却带着一万五千人临阵而逃了。
这要怎么解释,
如何向皇帝交待,
又要怎么面对李道玄的怒火。
他忍不住低声咒骂李逸,要不是这个该死的家伙横插一脚,他的计划会很完美。
李道玄一死,五千幽州骑兵覆没,他带着剩下的一万五千人撤回幽州,
那时朝廷难道还不让他主持幽州大局?他坐上幽州大总管之位,将来未必不能跟罗艺、李逸、李大恩他们一样封王。
现在全被李逸毁了,
不仅毁了他的大总管之梦,
甚至他还可能要面临灭顶之灾。
若朝廷严格追究他的责任,那可能要掉脑袋。
该死的李逸,毁了他的一切。
现在,李道玄和李逸的弹劾奏疏,只怕已经正在快马送往长安的路上了吧。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