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又看向次子李世民,他也是低头沉默。
胸闷气短,
李渊挥手让宰相们退下,
又是雷雨天,
太极宫中闷热,高温高湿,李渊心烦意乱。
“陛下,太子少保李纲求见。”
“他来做什么?”李渊对李纲没啥好态度,他当初选李纲为太子詹事,结果李纲并没能尽职,如今东宫出事,李渊觉得李渊责任很大。
尽管李纲早在几年前就已辞去东宫职,连朝廷的礼部尚书之职也辞去了。
本来不想见,
最后李渊还是对内侍道:“带他到海池。”
天闷热无比,
李渊不想再留在殿中,
叫人牵来马,宫中骑马至北面的海池,坐上龙舟,泛舟湖上。
湖上有风,总算胸口没那么闷了。
李纲被辇抬到湖边,登上龙舟。
“你是要为太子求情吗?”李渊问。
李纲拜见过皇帝后,直言道:“老臣此来,并非为太子求情。”
“那你来是何意?”
李纲缓缓道:“当年老臣曾为隋太子杨勇东宫师,杨勇被废,老臣曾极力反对,盖因老臣以为,杨勇性是常人,还是可以规谏训导,也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
“才智为器,人品为性,相比起才智,老臣以为储君最重要的还是品德。”
“然当今太子建成,才智只算中庸,远不及秦王。而其品性,更不如秦王。
太子疏骨肉、害贤良,甚至于置国家社稷危亡于不顾,如此实难当大任。
现如今,闹到这个地步,陛下还没醒悟吗?
再这样下去,祸起萧墙,手足相残,到时悔之晚矣。
唯今之计,只有快刀斩乱麻,就借这个机会,正式下诏废储,改立秦王为太子。
太子有大过,废储降为王,分封于外,也能保全。
若是陛下再这样执迷不悟,必将酿成更大祸端。
那时,悔之晚矣。”
李渊脸色阴沉,没料到白发苍苍的李纲,会说出这么一番大逆不道的话来。
皇帝不语。
李纲提高了声音,“陛下还要糊涂到几时?你现在继续保太子,实则是害了太子。”
“废长立幼取乱之道也。”李渊叹气。
“太子德不配位,必招灾祸!”李纲道,“借此杨文干叛乱,事牵东宫,下诏废太子,册立秦王为太子,这才能免除一场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