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后浪厉元朗水婷月无弹窗完整版 > 第2366章 新集体新气象(第2页)

第2366章 新集体新气象(第2页)

挂了电话,厉元朗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南州市的万家灯火,思绪万千。

南州的班子刚刚稳定,张全龙又在此时得到重用,这一切似乎都在朝着一个更加广阔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路还很长,挑战依然存在,但他有信心,也有决心,带领南州,也期待着张全龙在西原,共同书写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篇章。

虽说,在张全龙的使用上,厉元朗没有贡献任何力量。

毕竟,以他现有能力,南州省可以,在往上一点,他有劲使不上。

然而,张全龙去西原,和王善坊来南州,可谓异曲同工。

既起到他和廉明宇相互间的制衡作用。

又不偏不倚,厉元朗也好,廉明宇也罢,谁也挑不出毛病。

并且从这一刻起,厉元朗深刻感受到,他目前和廉明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往后的竞争中,谁也没有领先,谁也没有落后。

自从岳父去世后,实际上,厉元朗已经逊于廉明宇一个身位。

但他参加冯滔母亲寿宴,以及自己在南州这段时间的一系列布局与破局,让他在复杂的政治博弈中逐渐站稳脚跟,甚至重新拉近了与廉明宇之间的距离。

冯滔母亲寿宴那次看似寻常的应酬,实则成为他与某些关键人物建立联系、传递信号的契机,那些在席间看似无意的交谈,后来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局势的走向。

而在南州经历的重大变故与人事调整,更是对他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的极致考验。

他不仅成功稳住了局面,还借机巩固了自身的权力基础,将一批得力干将安插到重要岗位,形成了如今稳固的常委支持格局。

正是这些经历,如同一块块基石,让他在仕途的阶梯上重新拾级而上,慢慢弥补了曾经因岳父离世而出现的差距,最终得以与廉明宇在新的政治天平上形成微妙的平衡。

这其中的每一步,都充满了不易和谋略,既有对时机的精准把握,也有对人心的深刻洞察,更离不开他始终坚守的原则和底线。

看来,自己在南州的表现,已然得到上面认可和肯定。

还有一点,厉元朗发现,原本对他的批评声音,正在逐渐减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了。

历经几个月的博弈,剔除掉那些犯罪分子,厉元朗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南州省的发展规划上来。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但发展才是最终的目标。

接下来,他需要与王善坊紧密配合,梳理南州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区域协调等多个维度入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蓝图。

尤其是在经历了重大变故之后,如何重振市场信心、吸引外来投资、激发内生动力,将是摆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务。

他计划先从调研入手,深入基层,了解各市、县的实际情况,倾听企业和民众的心声,确保每一项决策都能精准对接南州的发展需求。

同时,他也明白,人才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必须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为南州的长远发展储备智力支持。

在班子内部,他将继续维护好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每一位常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整个省委班子真正成为推动南州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检验,更是对整个南州省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考验。

早在王善坊上任伊始,厉元朗就和他有过一次深入谈话。

主要集中在南州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工作合力。

厉元朗提出,南州要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在巩固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同时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王善坊表示,完全赞同厉书记的思路,他认为南州的发展还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上下更大功夫,特别是要聚焦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加大对偏远地区的扶持力度,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南州民众。

两人围绕这些核心议题展开了细致的探讨,从政策制定的可行性到具体项目的推进步骤,都交换了深入的意见,为后续南州发展规划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达成一致共识,厉元朗和王善坊各司其职。

对于王善坊脾气秉性,厉元朗知道不多。

不过,从王善坊到任仅仅十余天,便开启了他五个地方的调研之行的表现来看。

王善坊倒是一个雷厉风行、注重实效的领导干部。

他没有选择先在办公室里批阅文件、熟悉情况,而是第一时间把脚步迈向了基层。

这和他笑眯眯的面向,截然不同。

就在王善坊下去后的第三天,肖路远走进厉元朗的办公室,打过招呼、彼此落座后,向厉元朗提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