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明兽医,开局给朱标续命 > 188 太子妃的命令(第1页)

188 太子妃的命令(第1页)

满天星斗,夜风呼号。

许克生接了旨意。

令使尖声道:

“奴婢给县尊带了一匹马。”

听到又要骑马,许克生深吸一口气,感觉两条腿又僵硬了。

百里庆低声问道:

“县尊,县。。。

晨光未褪,蓝玉带来的三百锦衣卫已如铁流般接管滁州马场。兵甲铿锵,旗帜猎猎,整个马场顷刻间被肃杀之气笼罩。梁嬷嬷立于高台之上,目送一队队官兵押解张博士、杜监正及数名涉事群长出厩,镣铐声在空旷的场地上回荡如雷。

她没有多言,只将手中卷宗交予蓝玉:“这是全部供词与物证,包括伪造的太医院调令副本、毒药样本、账册篡改痕迹,以及周文远临死前留下的密信??虽未写完,但已提及‘吕尚书亲授机宜’五字。你带回去,呈给陛下。”

蓝玉郑重接过,低声道:“大人不留下来善后?”

“不必。”梁嬷嬷摇头,“此案根系朝堂,枝蔓交错,若我久留,反成靶心。如今人犯俱获,证据确凿,该由朝廷出面清算。而我……另有使命。”

话音落时,许克生匆匆奔来,手中捧着一封火漆密函:“大人,京中急报!东宫昨夜突变,太子高热不退,神志昏沉,郑御医已请辞诊治之责,称‘非药石所能救’。陛下震怒,连下三道催召令,命您即刻启程!”

梁嬷生接过密函,指尖微颤。她记得三年前那一夜,朱标病卧东宫,气息奄奄,群医束手。是她以《兽经》中“温补通络法”逆施人体,辅以针灸驱邪,七日七夜不眠,终使太子回阳续命。自那以后,朱元璋亲书“国手仁心”四字赐她,更许其出入禁宫如家常。

可这一次……她眉心紧锁。

“太子素体虚弱,常年肝郁脾损,去年秋又因劝谏父皇减刑过甚,怒伤肺气,落下咳血之症。此次发热,绝非外感那么简单。”她低声自语,“倒像是……旧疾引动内毒。”

覃雪强在一旁听得心惊:“大人是说,有人对太子下毒?”

“不敢断言。”梁嬷嬷眸光冷冽,“但时机太过巧合。滁州案刚破,吕思诚势力动摇,太子若此时崩逝,储位必生波澜。谁最得益?”

众人默然。

许克生咬牙:“燕王近来屡献边功,圣眷日隆,若太子不在……”

“住口!”梁嬷嬷厉声打断,“此等妄议,足以灭族!”

但她心中却已翻江倒海。她深知朱元璋多疑狠厉,更知诸王暗斗已久。若太子真有不测,大明江山或将倾覆于骨肉相残之中。而她,既是医者,亦是局中人。

“备马。”她转身入屋,迅速收拾随身药箱。铜罐铁匣一一归位,金针、银刀、牛黄、麝香、蜈蚣粉、蛇蜕灰……皆按《防疫法式》所载分类封存。最后,她取出一枚赤红小丸,藏于袖内贴身之处??此乃她秘制“龙髓丹”,以鹿茸、人参、紫河车合炼而成,专为极虚之体续命所用,当年救朱标,便是靠它撑过第七夜。

半个时辰后,梁嬷嬷跨上黑马,披风猎猎。蓝玉亲自送至辕门。

“一路小心。”蓝玉沉声道,“京城眼下风云诡谲,锦衣卫耳目虽广,但也难防暗箭。”

“我知道。”梁嬷嬷点头,“你在此地务必严审张博士,逼他供出吕思诚所有同党。尤其是??谁掌管太医院印信?谁负责药材稽核?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幕后操盘手。”

蓝玉抱拳:“属下明白。”

马蹄扬起尘土,梁嬷嬷率十名亲卫疾驰而去。身后,滁州马场渐渐隐没在晨雾之中。

***

三日后,北京城外。

夕阳西下,城墙巍峨如铁。梁嬷嬷勒马于德胜门外,遥望宫阙重重,金瓦映血。

守军验过通关文书,放行入城。才过城门,便见一辆青帷马车疾驰而来,在她马前戛然而止。帘幕掀开,露出一张清瘦面孔??正是东宫典簿李维安。

“梁大人!”李维安声音发抖,“您总算到了!太子昨夜呕血三次,今晨已不能言语,唯反复呢喃‘梁娘子……救我’。陛下已在奉天殿焚香祷天,命百官斋戒祈福!”

梁嬷嬷心头一紧:“郑御医当真束手?”

“他……他说太子脉象如游丝,五脏皆衰,恐是‘天命难违’。”李维安哽咽,“可奴婢知道,太子不是天命尽,而是被人害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