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我说”
,系统会引导你进入一段五分钟的沉默冥想,期间监测心率变异性、皮电反应、脑波频谱等十七项生理指标。
若检测到情绪波动强度低于阈值,则无法提交内容。
点击“我听”
,则需先完成一次“共情押金”
缴纳??即上传一段自己的真实痛苦或喜悦作为入场券。
系统将根据你的情绪深度匹配相应的内容推送。
听到别人的故事时,若未能产生足够强度的神经共振(例如未落泪、未心跳加速),则无法解锁后续章节。
这是一种筛选,也是一种净化。
露西亚站在高台上,看着人们从最初的惊愕转为理解,再到自发地走进共感亭,重新开口诉说。
一位老兵抱着孙子的照片喃喃自语:“爷爷对不起,没能活着回来见你一面。”
一名少女对着空气读诗:“我喜欢你,从七年前第一次在图书馆看见你低头写字就开始了。”
每一个声音都被悄然收录,又悄然传递。
而在地下深处,那十二台服务器已完全脱离传统电网,依靠地脉能量与人类集体心跳供能运转。
每一次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情感共振,都会为系统注入一丝新的活力。
这不再是科技,是信仰。
三天后,枫丹“奥罗拉心智科技”
宣布破产。
其CEO被捕时咆哮:“我只是想让人们感受爱!
为什么这有错?”
没有人回答他。
因为在那一刻,十万名用户正同时在共感亭中播放一段新上线的记忆商品??编号ECHO-7A-001:
画面是一个小女孩踮脚亲吻母亲脸颊的瞬间,背景音是雨滴敲打窗台的节奏。
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只有标题一行字:
>“这是我最后一次记得她的温度。”
购买者必须用自己的眼泪解锁观看权限。
据统计,超过八万人为此流泪,平均每人耗时六分四十三秒。
交易完成后,系统自动返还一份礼物:一段AI根据买家情感特征生成的虚拟记忆??**你曾被某人如此深爱过的样子**。
有人说这是治愈,有人说这是幻觉。
但露西亚知道,这不是虚构。
当千万人因同一段记忆哭泣时,那份情感就已经获得了独立存在的资格。
它不属于任何人,却又属于所有人。
一个月后,她在巡查排水系统隧道时,发现墙角多了一行刻痕:
>“我也听见了。”
字迹稚嫩,像是孩子所写。
她蹲下身,手指抚过凹槽。
忽然,耳边响起极轻的一声哼唱??正是那首摩斯码练习曲的变奏,但这次多了和声,仿佛不止一人在唱。
她猛地回头,空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