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气势宏伟的章台宫殿,秦王嬴政身着玄衣端坐在正中间,阶下分别坐着李斯、赵高、蒙毅和姚贾等权臣。
“儿臣扶苏觐见来迟,请父王责罚。”
“来得正好,坐下吧!”
二凤的位置被安排在台下最靠近秦王的左手边首位。
秦王嬴政看到二凤坐好,便对李斯等众人道:“今日主要想请诸位一起商讨韩国使臣韩非的问题,众所周知,他是荀子门生,才学出众,寡人曾经拜读过其《说难》《孤愤》,通过其文可以看出,此人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乃治国经世之大才,寡人想留此人在秦,为大秦所用,诸位大臣都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二凤听后立马就明白秦王缘何让他也来章台宫了。
一个是希望培养他的政治才能,熟悉议事流程,另外一个秦王知道他钦慕韩非的才华,所以让他多听听其他大臣的意见。
二凤被这样一个用心良苦的父亲深深感动。
秦王嬴政说完以后,李斯等人面面相觑,谁都不想第一个站起来发言。
看到没有人主动发言,秦王嬴政点名道:“李廷尉,韩非乃是你同门师弟,你们共同在荀子门下求学多年,朝夕相处,应该比其他人更了解,你先讲讲。”
李斯出列,“回大王,微臣心中一直有言,但未敢讲出,今日恰恰逢此会,为了秦国未来,臣斗胆进言。”李斯故意卖官子道。
“尽管讲,寡人恕你无罪!”
二凤一听李斯这话就知道他接下来想要做什么——设法污蔑构陷韩非,甚至不想驱逐出境留他一命,而是直接害死他!
“回大王,臣与韩非同在稷下学宫求学多年,当时就臣发现,韩非此人不畏强权、刚正直言、忠心耿耿,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试图利用所学知识让韩国变得像大秦一样富强,甚至超过大秦。他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皆一心为韩,加之他乃韩国公子身份,韩国君臣皆其亲族,所以他不可能像斯一样尽心尽力辅佐秦王,为秦国的发展殚精竭虑,他很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才华吸引秦王,让秦王听信他的谗言,从而破坏秦国君臣和谐、国家安定,达到他富韩破秦的不良目的!”
李斯说完以后感觉一把刀子一样的眼睛径直地刺向他的后背,于是循着目光望去,正好看到二凤那一双目露杀意的眼睛。
看到如此眼神,李斯内心胆怯,赶紧收回目光,不敢直视。
秦王嬴政听后出乎预料,秦王嬴政本以为李斯顾念同门情谊,肯定会大力举荐韩非,说出许多优点,不曾想全是韩非对于大秦的隐患。
李斯所言句句切中要害,直接插在韩非的致命处,也直接命中秦王最担心的一点——秦国的基业和未来,这让非常欣赏韩非的秦王心生疑虑。
秦王嬴政沉吟片刻后道:“李廷尉所言的确有理,其他爱卿还有何谏言?”
嬴政深爱韩非之才,并不想错过一个可以像商鞅一样促使秦国有改天换地的才子,还是想听听留下他的好处。
此时赵高出列道:“回大王,臣自幼出身低贱,有幸得秦王赏识,被提拔为中车府令,臣感念大王的知遇再造之恩,时时思虑回报之机,就算最后粉身碎骨亦甘之如饴,现如今韩非入秦,虽秦王慕其才能,但臣不得不谏言,韩非包藏祸心,一心想替韩国出力,就凭他韩国公子的身份,就不可能像我等一般尽心辅佐秦王,希望大王三思!!慎用韩非!”
秦王嬴政听后,又沉吟了片刻,想不到又是一个排斥韩非的。
“姚上卿,你游走六国,见多识广,对于他国状况更为了解,此事你意下如何?”秦王嬴政转而看向姚贾。
姚贾曾经破坏六国合纵,口才和智慧都毋庸置疑,秦王很想听听他的意见。
姚贾早就准备好了台词,待秦王问后,义正言辞地替秦王分析道:“回大王,秦曾出使列国,对韩非为人有所耳闻,他师从荀子,而且得其真传,有超世之才,其思想远见足以照亮历史星空,但其一心向韩,忠心不二,绝不会真心侍奉秦王,臣愚见:既然他已入秦,就不能步昔日魏惠王后尘,倘若韩非此人不能为秦所用,那么绝不能放此人回韩或者离秦,应当杀之以绝后患!”
不愧是擅长外交的朝臣,说话铿锵有力,引经据典,分析利害,蛊惑力极强。
最后,秦王又看向二凤旁边的蒙毅。
“蒙上卿,你意下如何?”
“回大王,臣亦曾有幸在长公子那里观阅过其文章,他的文章高瞻远瞩,并非只是为了韩国或者秦国,而是站在整个国家的高度来考虑,可以说放诸四海而皆准,如此高人,就算不为秦所用,也应该受到礼遇,彰显大秦重贤任贤,而不是杀害!再者,李廷尉所言皆是过去之事,世事变幻,相隔稷下学宫求学之时久远,现在韩先生在韩国不被重用,仕途不顺,来到秦国被赏识,愿意尽力报答秦王知遇之恩,替秦国效力亦未尝不定。”蒙毅经常前往流光宫,曾被二凤嘱托,多在秦王面前替韩非说话,在此情景,他力排众议。
秦王听后若有所思,这是他听到的第一个留用韩非的意见。
“扶苏,刚刚听了大家的言论,你有何感想?”秦王最后用略带考核的目光望向二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