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他对她能说出这番话是有些惊讶的:“叶姑娘,我以为……”
“你以为我看不懂?”她笑着反问他。
他抱歉地笑了,便是承认了她的话。
“哎!我好歹也上了十几年学,《左传》、《论语》、先秦文学、唐诗宋词,也是学过一些的,虽然和你们比起来水平是差了些,咳……差了不少,但也不至于什么都不懂。我可不是没文化!”
温其玉对她的话产生了好奇,便问道:“那你们都学些什么?”
“我们学的可多了,数学、语文、英语、地理、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生物,还有音乐、美术、体育这些。”她看他一边思考一边点头,像是能理解这些科目的意义,但是说到理化生的时候,他的表情有了明显的停顿和迟疑。
她解释道:“物理,你可以理解为研究宇宙所有物质的规律的一门课。比如射箭时,弓弦的弹力会影响箭发射的速度,而拉弓的角度会影响箭发射的方向;向敌军阵营投石时,石头的落点会受到投石速度、高度、角度,以及自身重量的多方面影响。研究弓箭或石头是如何运动的,它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受到哪些力的影响?这是力学。为什么我们站在一个空旷的山谷里说话,会有回声产生?我们又为什么能听见声音?这是声学。还有宇宙是如何产生的?太阳为什么是个火球?它会带给地球哪些能量?这是宇宙学。”
“化学呢,就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变化,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了,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打仗用的火药,为什么硝石和硫磺、碳粉在一起可以有那么大的威力?那是因为硝石里含有一种化合物叫硝酸钾,这种物质和硫还有碳在一起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而反应过程会生成大量的高温燃气,其现象就是爆炸。再比如把铁质的兵器用火烧红,冷却后在表面涂上大量盐水,在潮湿的环境下兵器很快就会生锈。”
“生物呢,就是研究有生命的物体,简单来说就是人、动物和植物。这些都被称之为‘科学’。”
听完这番话,温其玉思考了很久,而后又问道:“人人都学吗?”
“也不是。”叶之萤耐心解释道,“我刚说的理化生是理科,而我选的恰好就是理科,所以文科的知识我几乎是什么也不会。”
说到这里,她郁闷地叹了口气。
“为何叹气?”他问。
“如果我当初学了历史,也不至于现在对邺国一无所知啊。历史课本上肯定讲了邺国的事情,说不定还讲了你呢!假如我学了历史,说不定早在十几年前就认识你了!”
他突然定睛,谨慎地询问:“也就是说,邺国在千年后并无太多人知晓?”
叶之萤也愣住了……
实际上,她压根就没听说过历史上还有这么个朝代。这足以说明,邺国只是中华文明数千年历史中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
她一边纠结着要不要对他讲出实情,一边自责刚刚是不是说错了话。
一直不说话,其实就是变相默认了真相,但温其玉的情绪并没有她想象中的低落,反而平静得很。
“你不难过吗?”她小心问他。
他却说:“世间万物皆有其道,此乃天命。若天命不可违,亦无需执着。你虽来自千年以后,却与我朝百姓看同样的典籍、过同样的节日,说同样的语言、书同样的文字、守同样的礼节,这足以说明我们的民族并未被异族侵占,我们的文化也并未断层,虽是不同朝代,却是一脉传承,这是令人开怀之事,不必难过。”
是啊,不管是周秦汉唐,还是宋元明清,不过都是符号罢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都生活在这片上,延绵不绝,屹立不倒,任凭朝代更迭、外敌入侵,我们都依旧顽强地守护和传承着自己的文化和脚下这片土地,无愧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
叶之萤听了他的话也豁然开朗,一脸崇拜地夸他:“温其玉,你的视野和格局大得令我惊讶,真不像个古人!”
“嗯?”温其玉面露警惕,对她这样的表情,他有种不祥的预感。
果然,叶之萤突然开始手舞足蹈在他身上来回比划:“像个圣人!你知不知道,你现在浑身上下都散发着神圣的光芒!看这儿,还有这儿、这儿!”
……
温其玉瞬间满头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