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掌门怀孕,关我一个杂役什么事 > 第355章 吸星意外收获星辰魔镜(第2页)

第355章 吸星意外收获星辰魔镜(第2页)

“今早醒来就在枕边。”太子天真地笑,“他还说,‘别怕做错事,只怕不做对的事’。”

满殿寂静。

那一夜,皇宫灯火通明。皇帝破例召见三十六州布政使,下令全国重启“春风学堂”,专收孤贫孩童,授以识字、算术与《善源志》节选。经费不由户部拨款,而由百官自愿捐俸,多者不限,少者不责。

同时,一道密旨送往初圣山:

>“朕不敢劳圣贤再临尘世,唯愿知??当人心尽黑之时,是否尚存一线光明?”

密使抵达观星台那日,正值春分。

当年画桥的小女孩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妪,正坐在柳紫嫣墓前读信。她听完密旨内容,久久不语,只抬手轻抚桃树bark,感受着底下埋藏的陶罐传来的微弱震颤。

“你听到了吗?”她忽然问身旁弟子。

弟子摇头。

她笑了笑:“他在笑呢。”

随即提笔写下回信,仅八字:

>**心不死,灯不灭。**

信使归途中,暴雨倾盆。行至荒岭,马匹受惊,文书掉落泥泞。正当他懊恼之际,一位牧童冒雨跑来,双手捧起湿透的信笺,用衣角小心擦拭,而后默默递还。

信使感激询问姓名,牧童摇头:“我不叫林陌,但我可以帮你把信送到京城。”

于是,那封沾着泥点的回信,最终由一个无名少年徒步千里送达皇宫。沿途他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溪水,遇到劫匪不说一句求饶,只平静道:“你们若真需要钱,我可以帮你们写信回家求助。没人天生就想做强盗。”

匪首怔住,最终放行,并偷偷塞给他一块烙饼。

皇帝展信读罢,起身走向太庙,在“功成不居,道隐无名”八字前长跪不起。

三日后,他颁布《仁政十二条》,废除苛税,赦免轻罪流民,设立“悯孤院”收养战乱遗孤。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亲自搬出皇宫,住进城南贫民区一间茅屋,自称“暂代百姓之仆”,为期一月。

期间他每日挑水劈柴,替病弱老人煎药,为失学儿童讲《千字文》。无人强迫围观,却有越来越多百姓自发跟随,不是为了觐见天子,而是想看看??原来高高在上的帝王,也可以像个普通人一样去爱。

一个月后,皇帝归来。

朝臣问他感悟,他只说了一句:“我终于明白,权力最大的用途,是让别人不再害怕权力。”

与此同时,西域沙漠再次传来异象。

考古队在原遗迹百里外发现一处地下洞窟,内壁绘满壁画。画面自左至右展开,讲述一段无人知晓的往事:

第一幅:年轻男子身穿杂役服,在厨房刷锅洗碗,眼神清澈却带着压抑的痛楚。旁有批注:“林陌,十七岁,因救坠崖孩童被罚三年苦役。”

第二幅:他在暴雨夜背着受伤的乞丐翻山求医,脚底磨烂,鲜血染红山路。批注:“第八次违令外出行善,记大过一次。”

第三幅:他跪在掌门殿前,恳求宽恕一名误食禁果的小弟子,自己愿代其受刑。批注:“执法长老怒斥:汝不过一杂役,何敢干涉宗门律法?”

第四幅:柳紫嫣手持《善源志》,与他并肩立于山巅,身后万民提灯而来。批注:“她说:真正的修行不在金丹大道,而在每一次伸手扶起跌倒之人。”

第五幅:他形神俱散,化作风中的光点,千万人仰望哭泣。批注:“他死了吗?不。他只是变成了另一种存在方式。”

最后一幅最为震撼:空白的画布中央,只有一个模糊身影站在十字路口,四面八方延伸出无数条路,每条路上都有一个人提灯前行。批注写道:

>“后来,所有人都成了他。或者说,他从来就是所有人。”

壁画尽头,石台上放着一本残卷,封面题名《路人甲录》。

翻开第一页,字迹清瘦却有力:

>“我曾以为拯救世界需要惊天动地的大事。

>后来才懂,只需要在一个寒冷的夜里,给一个哭泣的孩子一杯热水,一句‘我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