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炫目的光,而是厚实、冷峻的石质感,带着毫厘不差的重量。他的触键像精密仪器般精准,每一个音都像刻刀雕凿过般清晰,没有一丝毛边。
大厅的空气随之震动。观众席有人眼神猛地一凝,心口仿佛被那股沉稳的力量压了一下。
就是这种感觉。
熟悉的周明远。
然而,当旋律继续展开时,人们察觉到一丝不同。
在那些极其稳健的节奏间,他的声音里,偶尔流露出微弱的呼吸感。
那不是以往一味的冷硬,而像是在钢筋水泥的墙壁上,终于开出了一道小小的缝隙,透出一丝光。
评委席间,有人迅速捕捉到这一点。
一位老教授眼神微微一亮,心底暗道:他在进步。
控制依旧无懈可击,但音色里,多了一分人性化的温度。
另一位评委仍旧冷静,笔尖写下:“稳健如常。略有新意。”
观众的反应也渐渐分化。
有人沉醉于这份不可撼动的力量,觉得安全、踏实;
也有人被那一丝若隐若现的转变吸引,心底暗暗惊讶:
这个常年屈居第二的选手,似乎真的在改变。
乐团声势汹涌而至,铜管与弦乐叠加,仿佛一堵高墙迎面压下,气氛厚重得几乎让人窒息。
然而,当钢琴再度加入时,声音却骤然一转。
周明远的指尖并没有和乐团硬碰硬。
他的音色收敛,柔和而细腻,像在厚重云层里划开的一道缝隙。
旋律低声诉说,带着克制却真切的情感。
和庞大的交响织体对照,这份声音显得微弱,却因对比而格外鲜明,令人心口一震。
观众席上,许多人不约而同屏住了呼吸。有人眼神一亮,低声道:
“没想到。。。。。。周明远能弹出这种感觉。”
另一人点头,脸上带着惊讶:“一直觉得他太冷,今天却不一样。”
钢琴声在乐团汹涌的背景下,显得近乎脆弱,却并未被吞没。
相反,它像是在人群喧嚣里伸出的独白,鲜活、生动,直抵人心。
每一串旋律,仿佛在叙述他压抑已久的心绪。
评委席间,也有几位神色微变。
有人手指停在笔记本上,久久没有落笔,眼神凝在他指尖;
另一位教授轻轻呼出一口气,心底暗道:这是他以前罕有的
在铁一般的技术背后,终于开始透出人性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