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葬明1644 > 第211章 刮地皮(第3页)

第211章 刮地皮(第3页)

别说古董了,连人都是他娘的古人。

但骡马却是实实在在的好东西,这是非常重要的军事物资。

张全忠在南阳斩获颇丰,不过张维桢那边也不差。

这位钱粮师爷出身的幕僚,上来先给韩复掉了一段书袋,说南阳府额定的夏秋粮是一十一万八千石有奇,不过那是万历年间的数字。

到大顺据有南阳之时,南阳府皇粮的实际征收率不足三成。

乡野非常之凋敝。

好在去年南阳无战事,民力有所复苏,加上清兵入关,打得李自成到处跑,使得永昌元年南阳夏秋两季的皇粮无处可缴,都积存在了府库之中。

对于这一年的南阳官绅来说,大清入关这个事,属于本意是坏的,但是下面执行好了。

历史上,这些粮食后来都便宜了我大清,但是在本位面,韩复自然当仁不让的笑纳。

而且他还抢在李自成之前,就已经先让张维桢把粮食沿着白河,运回襄阳去了。

共计得粮二万二千七百石,库银四千二百余两,除此之外,还有红丝绢布七八百匹,以及乱七八糟的甲胄、兵器、枪管子都锈了的鸟枪鸟炮啥的。

崇祯年间,南阳这里爆发过好几次大规模的战事,府库里堆满了各种破损的兵器。

本来嘛,这些东西韩复也看不上,就算是当废铁融了都没有性价比。

襄樊营打下郧阳之后,有了郧西铁矿可以源源不断的输送铁料,要这些废铜烂铁毫无鸟用。

可转念一想,这大几千斤的废铁,自己不拿走的话,到时就全便宜鞑子了。

况且南阳到襄阳之间有白河沟通,而且还是顺流而下,运输成本极低。于是韩复本着宁愿烂在自己手里,也不留给鞑子的思想,让小舅子赵石斛,带着水营的船,全给拖回襄阳铁厂了。

这些废铁再怎么地,也能铸成铁链,玩一出铁索横江的奇招。

除此之外,韩复刚到南阳时,南阳士绅还主动报效了两千两银子以及三千石粮食,这些东西加起来,襄樊营此次北上,共计筹得银三万三千多两,粮食三万三千多石。

可谓是大丰收。

最为重要的是,襄樊营在鲁阳关外,依托有利地形,充分发挥自身在机动性和火力上的优势,天时地利人和之下,近乎全歼了一支鞑子兵马。

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破除了一些军官和士卒们对于满洲大兵的种种滤镜。

打出了气势,打响了威名,为颓靡消沉的抗清大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顺道还亮了一下肌肉,使得将来李自成跑路路过襄阳的时候,不敢随意的生出火并自己的念头。

总的来说,这次北上所取得的成绩,远远超出了韩复自己的预期。

他心情不错,对张维桢和张全忠不吝赞美之辞的进行了一番褒扬。

这两人出去之后,军情局的韩文走了进来。

据他汇报说,闯王如今确实就在内乡一带歇马。闯王的这些人马,都是从陕西带出来的,遍布荆子口、西峡口、淅川、内乡、邓州等地,但暂时还没有到南阳这边来。

军情局力量有限,短时间内很难渗透到顺军内部。不过根据传言说,在内乡,顺军高层对下一步的计划,有不同意见,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李自成本打算由长江北岸直驱南京,可大顺吏政府侍郎,齐侯顾君恩极力劝阻,劝李自成转战荆襄。

这个消息是真是假,韩文没办法确定,只是听到有这方面的流言。

另外还有传言说,满洲大军正在到处搜寻李自成的下落,马上就要从商洛山杀出来了。

韩文不无担忧地说道:“大人,听说鞑子有东西两路兵马,走商洛山的是西路,走潼关的是东路。咱们这次北上,把鞑子给得罪狠了,到时候,鞑子这两路大军,会不会都往咱们襄阳而来啊?”

“有这种可能,但是不大。西路军主要的目标是咱们的大顺皇爷,而东路军嘛……”

说到这里,韩复起身在武侯祠内转了半圈,方才又道:“东路军的主帅叫爱新觉罗?多铎,人家的目标是屯兵百万长江上,立马钟山第一峰,咱们这根小小的蚊子腿,他们暂时瞧不上的。”

ps:求月票,求推荐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